如何防治和治疗猪群水肿病“肠毒血症”?
举报猪水肿病,也叫肠毒血症、溶血性大肠杆菌毒血症、胃水肿、肠水肿、胃肠水肿、小猪摇摆症或麻痹性中毒等。以出现水肿及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 预防: (1)加强饲养管理,经常补充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饲料,经常注意猪舍清洁卫生,常可避免发生本病。尤其在将要离乳时,更要注意上述问题。离乳不要骤然,饲料要多样化,保持饲养条件逐渐变化,使仔猪有个适应过程,更能起到比较可靠的预防作用。 (2)在断奶前1周和断奶后3周,每头每天内服磺胺甲嘧啶1.5克,可预防本病的发生。 (3)升麻、陈皮、川连、茯苓、车前子、泽泻、黄芩各20份,双花、川朴、紫草、川军各25份,磷酸氢钙200份,芒硝550份。共为细末,混合均匀后备用。10公斤以内的仔猪每次内服10克;11至20公斤的猪每次内服20克;21至60公斤的猪每次内服30克;31至40公斤的猪每次内服40克;40公斤以上的猪每次内服50克。每天一次(混饲料中),连用五天,可起到预防作用。 (4)鲜马齿苋50克,侧柏叶20克(每头每天的用量),切成细末,混饲料中饲喂,每天早、晚各喂一次,连用5天,预防效果很好。 本病主要发生于每年的秋末冬初季节期间(10月至12月初),以11月份发病最多。引起本病的病原微生物是一种具有特异血清型的溶血性大肠杆菌所产生的毒素。肠道里有溶血性大肠杆菌,并不一定都发生本病。有毒因素要在肠内形成,并吸收到一定数量才能发病。 溶血性大肠杆菌能否在肠内形成毒素,与机体抵抗力强弱及周围环境因素有关,特别是饲养管理条件不好时(如饲料单一、缺乏矿物质和维生素等),比较容易形成毒素,进而引起本病。从猪的年龄上看,多发生于断乳前后的仔猪,特别是比较肥胖的仔猪更易发生本病,而且死亡率极高。肥猪、母猪以及大克郎猪均能发生本病,而且治愈率也很低。所以,在秋冬之交期间,要特别重视此病的防治工作,避免或减少本病的发生。 猪患病后在眼睑、结膜、齿龈、脸部、颈部和腹部皮下出现水肿,严重的头顶甚至胸下部出现水肿。有的站立时弓背发抖,步态蹒跚,渐至不能站立,肌肉震颤,倒地四肢划动如游泳状,发出嘶哑的尖叫声,体温正常或偏低。病程短者数小时即可死亡。 治疗: (1)10%磺胺噻唑30毫升,一次肌肉注射,每天注射二次,连用五天。也可用加倍量一次注入腹腔中,每天一次,连用五天。 (2)氢化可的松注射液,每千克体重5毫克,一次肌肉或静脉注射,每天一次,连用三天。 (3)10%氯化钙15毫升,一次耳静脉注射,每天一次,连用五天。 (4)50%葡萄糖溶液40毫升,5%抗坏血酸溶液10毫升,混合后,一次静脉注射。每天一次,连用三天。
-
0
-
0
-
分享
- 还没有人点过赞,赶紧点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