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远猪是我国江淮流域优良的猪种之一,属于黄淮黑猪的分支,主产于定远县,分布在滁州全境和宿州东南、巢湖北部及六安东南部地区。产区多为丘陵地带,淮河、长江支流分布其间。历史上饲养管理较粗放,在放牧饲养条件下长期选育形成具有体质健壮、耐粗饲、抗病力强、屠宰率高、肉质香、花板油多等特色的优良猪种,但生长较慢,育肥性能较差。
定远猪主产区先后引入过巴克夏、约克夏、和白、内江、新金等国内外品种,遗传基础较复杂。目前饲养的定远猪体形中等,体质细致,头部较小,额狭,有浅显菱形皱纹,嘴筒长,狭而直,额与头呈流线型,耳中等大,耳根软下垂。颈细长,背腰平直,臀部平正较圆,胸腹较深,腹部微有下垂,全身黑毛,较稀而硬。
生长发育与生产性能:成年公猪高72.5厘米,身长134.3厘米,胸围113.5厘米,体重123.3千克;成年母猪高64.8厘米,身长123.0厘米,胸围110.9厘米,体重102.0千克。繁殖性能:有效乳头数在14.66,初产母猪平均窝产仔数11.7头,产活仔数11.5头,产后一个月左右发情。肥育性能:仔猪初生重0.89千克,断奶重5.38千克,日增重414.3克,商品猪饲养263天可达85千克上市体重,育肥猪屠宰率69.7%,瘦肉率44.0%。料肉比1∶4∶3,前期和后期生长速度慢,中期较快。
定远猪属安徽省重点保护的地方猪种资源,建有保种场。在主产区农村有一定饲养数量,商品化程度不高。
定远猪尚未形成产业化生产规模,一些种猪场主要利用定远猪与引进的瘦肉型猪种进行二元、三元杂交,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杂种猪具有肉质细嫩、适应性强和繁殖率较高特点。以定远猪为母本的各种杂交组合,虽然有一定程度的杂种优势,但差别很大。就增重速度和饲料报酬而言,一些研究结论是:二元杂交组合以杜定为好,可保持定远猪的肉质风味特点。三元杂交组合以杜长定和大长定为好,不但生长速度快,饲养周期短,而且瘦肉率高,且肉质较好。
(审核编辑: 刘刘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