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文新:认为猪肉价格上涨应通过紧缩货币来解决十分幼雅

供稿:刘刘刘

点击:

A+A-

相关行业:

关键词:

    我要投稿

      有人一看到价格上涨就说“通货膨胀又来了”,而一说到治理通货膨胀就立即想到加息、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紧缩货币。

      纷繁复杂的现实经济生活,真可以用如此机械而简单的逻辑串联起来吗?最近猪肉在涨价,成品油在涨价,一些人不问青红皂白,一味强调“通胀压力”加大。在他们看来,中国新增贷款太多,货币投放过快,结果一定是引发通货膨胀。这个逻辑无非是说:猪肉价格上涨都是由于人民币投放过多造成的,应通过紧缩货币来解决。在我看来,这十分幼雅,甚至荒谬。

      经济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牵一发动全身。中医给人治病讲求“因人而异、一人一方”, 即,不可能用一个药方治疗所有的病。把这种中医学的简单原理用于对通货膨胀的认识,我们会发现通胀其实有多种类型,绝不能只开一个药方——加息、紧缩货币。对于不同的通胀全部使用“紧缩货币”政策,不仅不能治愈通胀,反而会对经济造成重大伤害。

      如何区分通胀的类型?我们说,通胀首先可以分为“通货实涨”和“通货虚涨”。所谓“通货实涨”指的是由于本国经济因素导致的“内生型通货膨胀”;“通货虚涨”指的是由于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导致的“输入型通货膨胀”。

      “通货实涨”可以分为两种不同情况:一是国内需求绝对旺盛,致使货币投放过多所导致的通货膨胀,这类通胀我们叫它“通货阳实涨”,最好的治疗方式是“紧缩货币”。二是国内供给不足,使得需求相对旺盛而导致的通货膨胀,这类通胀我们叫它“通货阴实涨”。治疗这类通胀如果采用“紧缩货币”的药方,可以达到抑制通胀的作用,但对经济伤害巨大。因为,这不是通过增加供给去满足需求,而是通过抑制需求去满足供给。所以,用“紧缩货币”的方式治理“通货阴实涨”,势必导致生产萎缩,工人失业,经济恶性循环。

      同样,“通货虚涨”也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情况。第一是“通货阳虚涨”。由于国际市场需求旺盛,拉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结果导致中国发生输入性通胀。在国际经济热度很高时,往往国内经济也会热。所以,这个时候适度“紧缩货币”,可以避免中国产能的进一步过剩,减少经济增长成本,避免中国经济需求导致国际市场热度进一步加剧。第二是“通货阴虚涨”。由于国际大宗商品计价货币的贬值,造成中国发生输入型通胀。这种“通货阴虚涨”任何人民币货币政策都不管用。因为,它不是人民币的问题,而是美元货币投放过多所致,就算人民币紧缩到中国经济负增长,通胀会依然如故。所以,治理“通货阴虚涨”只能通过外交的手段、或抛售美国国债等经济制裁的手段,逼迫美国紧缩货币。

      [NextPage]

      现在中国的问题是,由于供给不足导致肉价上涨,属于“通货阴实涨”,需要通过增加供给的方式解决,而不是通过“紧缩货币”去抑制需求,否则将为脆弱的内需雪上加霜;此外,美元贬值导致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让我们可能承受“通货阴虚涨”。遗憾的是,这种通胀任何人民币货币政策都无法医治,如果因此而紧缩货币,那等于“人家生病,我们吃药”。

      我们不是没有教训。2004年之后中国发生的通货膨胀主要就是“通货阴虚涨”,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导致的输入型或成本推动型通胀。但央行误以为是货币供给过多、经济过热导致的。是不是有货币供给过多的问题,肯定地说:存在。但那是因为企业原材料购进价格大幅上涨,购买同样的原材料需求更多货币所致,是被动的。

      央行不顾青红皂白拼命收紧货币,造成什么结果?第一,流动性丝毫没有减少,因为越加息,“热钱”流入热情越高;第二,实体经济严重缺血,因为“热钱”根本不会进入实体经济,而央行抽血全部来自实体经济,最后甚至采用了贷款规模控制的手段抑制流动性,导致企业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生产萎缩,工人下岗。

      要不是金融危机发生,美国采取监管干预的手段抑制了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中国经济可能会因过度的货币紧缩导致“自杀性”后果。诚然,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中国经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快速下滑,但经济滑落速度过快,是全球金融危机和国内政策紧缩双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多亏中央和国务院及时掉转政策方向,才使“自杀性”后果得以避免。

      今天,同样的问题又迎面而来。中国必须明白现在的通胀都是“阴症”,是紧缩性货币政策无法治愈的疾病,万万不可以用治“阳症”的方式来治理。

    (审核编辑: 刘刘刘)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