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长白猪的起源与进化
知道品种的起源、历史发展,对认识、理解现今品种属性和问题非常重要。猪品种形成的中心在英国、中国和美国,而中国品种的形成和进化比英美都早。
中国在猪驯养方面,有4900多年的历史,早于欧洲和美国(G.F.Jones,1998)。欧洲则在驯养基础上,选育出了世界上最著名的瘦肉型母本品种——大白猪和长白猪。
大白猪品种形成历史:
主要应用英国育种学家-R.Backwell的育种原理和方法,即“淘汰体大而粗糙(coarse)的个体,选择骨骼匀称和纤细的猪只”。在19世纪后半叶和20世纪初,大白猪已成为欧洲的重要品种。此后,英国大白猪出口到了欧洲、亚洲、非洲、澳大利亚、南北美洲46个不同的国家。
长白猪品种的形成及演化:
长白猪是以吉尔斯特(Celtic)猪为基础,在北欧的西班牙、葡萄牙、法国、意大利地区发展起来的。
当时的吉尔斯特猪的特征是“是一个大、粗壮、晚熟的瘦肉型猪,耳长垂,腿长,体侧平坦,毛色为淡黄与白色相杂,有的猪有斑点和带纹”(Porter,1993)。
丹麦兰德瑞斯猪则起源于大白猪和本地吉尔斯特型猪的杂交(Porter,1993),是适应英国市场需要而出现的种群。
在丹麦,为改良大白猪和“本地猪”的国内猪育种方案在1896年建立。主要是为了发展适合杂交育种方案的优质种畜,适应生产适合英国市场需要的猪只(Porter,1993)。在这时候,“本地猪”(Land pig)首次称为丹麦兰德瑞斯猪。
这种杂交改良的猪体型长,瘦肉型,是适应英格兰市场生产威特夏片肉(Wiltshire Sids)的理想体型(威特夏片肉是用整个半胴体加工生产的)。加工的威特夏片肉包括眼肌和腹肌切片,太短和太肥的猪则不适合这一专门市场需要,随之,丹麦兰德瑞斯猪的改良迅速发展起来,并迅速出口,变成了其它兰德瑞斯猪种的基础。
二战后,丹麦限制Landrace猪出口,使得瑞典和其它欧洲国家变成主要的Landrace猪出口国家。近些年,挪威和芬兰也出口Landrace猪。由于选择目标不同,Landrace猪体型体形也有不同,Landrace猪体型变化很大,如比利时Landrace猪出肉率高,挪威Landrace猪则具有体格大、晚熟的特征。也就是说在不同的选育方案下有不同的体型,形成了Landrace猪品系的遗传多样性。
兰德瑞斯猪具有遗传基础广泛的特征,这主要是缘于Landrace品种形成时,有来源于众多欧洲国家的不同“本地猪”的遗传基础,这就是一些育种家培育高瘦肉率的Landrace品系和高繁殖率Landrace品系的基础。
[NextPage]
从上表可以看出,丹系长白猪日增重较美系快;但美系长白猪背膘厚较丹系要薄一些。料肉比相差不大。
从近年不同品系长白猪的生长发育和测定成绩看,总结起来,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引进品系的测定生产性能水平不如丹麦长白猪生产性能水平高,这说明在育种方法和技术上还需要研究。
(2)长白猪的合理营养水平和饲养技术仍需要研究。
(3)丹系长白猪的肢体比较纤细,有的出现头颈、肩胛、中躯和臀部结构结合不良,有的甚至出现肢蹄病,如关节肿大等。这是一个比较突出问题。
(4)美系长白猪,引进时间还不长,四肢比较粗壮,但生长性能有待进一步选育提高。
3 今后长白猪选育展望
长白猪仍将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瘦肉型猪种。仍将以快的肌肉生长速度和高的饲料利用率,优良的肌肉品质、长而匀称结实的体质体型著称于世。
总的选育方向仍将是:瘦肉型母本品种。
但应注意的以下几个问题是:
(1)不宜过分降低背膘厚,活体膘厚10mm左右就比较适宜。
(2)生产性能水平达到日增重800-900g、饲料利用率2.5-2.8、瘦肉率65%-66%即可。
(3)肌内脂肪宜提高到2%左右的水平比较合适;在育种中应开展除去氟烷基因的工作,以进一步改善肉质。
(4)体型上,既要考虑匀称结实,更要注重肢蹄的选育,保持头颈、肩胛、中躯和臀部结构结合的合理性。不宜过分追求前窄后宽的流线型体型。
(5)在营养方面,要加强长白猪合理营养水平和饲料配方的研究和开发,尤其要考虑肢蹄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
(6)管理方面,特别是种畜,生长猪饲养管理中要结合适当运动,以增加其肢蹄结实度。
(审核编辑: 刘刘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