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肉价暴涨 应加强生猪期货制度

供稿:刘刘刘

点击:

A+A-

相关行业:

关键词:

    我要投稿

    编者按

      5月26日,温家宝总理在陕西调研生猪生产和猪肉供应。下农舍、看猪场、进冷库、走超市、探低保,温总理就遏止肉价过快上涨提出7条意见,除了表达政府正在采取办法让大家吃得起猪肉的信息外,还给各级地方政府传达出一个信号:肉价事关百姓,影响全局,不能掉以轻心,要“通过市场调节的办法,让农民养猪能挣钱,城里人特别是低收入家庭又吃得起肉”。此前,商务部和农业部已表示,准备使用储备肉及高额养殖补贴等措施来进行调控。

      相对于以往一些动辄公权介入或者放任自流的不作为的做法,近段时间,包括在股市、银行服务等问题上,各级政府部门表现出越来越多的运用市场机制的政治智慧。民众就政府用智慧应对“肉价”等民生问题还有哪些期待与想法呢?

    应加强生猪期货制度

      由于市场供需信息传导不畅,养殖者仅能根据局部地区生猪市场价格的变动安排生产,造成了市场整体供求的不均衡。又由于补栏的相对滞后性,进一步加大供需的不均衡。此次猪肉价格上涨之所以如此大幅度、大范围,以至于准备动用国家储备肉“灭火”,正是这种缺陷的集中显现和总的爆发。因此,只有针对猪肉市场自身特点,建立健全包括期货市场在内的市场机制,才是引导整个产业链条理性生产与消费的治本之策。

      从国际经验来看,期货市场是生猪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美国、韩国等发达国家的猪肉市场早已引入了期货交易。有了生猪期货,养殖者、加工企业和贸易商就可将销售或购买价格事先锁定在相对理想的水平,通过期货市场规避现货价格周期性波动的风险,保证收益的稳定性和增长的可持续性。既有利于调动农民养猪的积极性,又能避免养猪的盲目性;既能保证农民挣到钱,又能维持肉价的平稳运行,城里人特别是低收入家庭又吃得起肉。

      引入生猪期货,还有助于引导生猪产业化生产,促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模式的形成。不仅为农民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避险工具,还能有效扼制肉价异常波动。

    (审核编辑: 刘刘刘)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