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养殖的崛起:产能去化速度变慢 周期底部拉长

供稿:钱涛

点击:

A+A-

相关行业: 生猪

关键词:

    我要投稿

      本轮产能去化速度异常的缓慢,尽管产能调控任务不断的加码引导,任务也不断下发,头部猪企也在带动减少母猪存栏,但是当数据出来的时候,瞬间打破了减产加速的错觉。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5年6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043万头; 2025年9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035万头,环比减少9万头(下降0.2%),同比减少28万头(下降0.7%)。‌‌三个月的时间,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减少8万头。这个减产速度,这个减产数据,显然,远远不够。

      为什会这样,这应该是规模化加速发展过程之中的首要症结。

      规模化的加速发展之后,行业占比达到70%,头部养殖集团市占率已达40%。仅在2025年上半年,TOP10养殖企业出栏量同比增长15%,散户出栏量下降8%。这些集团猪企凭借资本实力扛亏损能力大增,不会出现“快进快出”的局面,他们有的不但不会再下行周期减产,甚至还会选择逆势扩张。

      这样的局面导致行业产能进入过剩状态需要进行产能去化的时候,规模养殖企业依旧在稳产甚至扩产,而散户在不断的退出,最终导致整体产能去化速度变慢,同时周期底部被拉长。

      以往亏损周期一般在6-8个月,而今可能延长至12-18个月,而最终的结果可能就是规模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而散户的进一步退市。如果这个现象循环往复的出现,对于散户而言将是毁灭性的打击,因此需要宏观调控的适时出手,规范生猪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保护农户的利益。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若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直接留言或电话联系我们,立刻删除!


    (审核编辑: 钱涛)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