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政策需要短期的机制也需要长期的机制。在政策的强化引导之下,行业减产和降重出栏、二育减少预期等有望逐渐兑现,进而支撑生猪价格逐步进入正向通道。其实,政府部门关注母猪存栏量与二次育肥行为,是为了避免供需失衡和价格波动的风险。但是,生猪行业需要注入一个深刻的理念,即行业供给的增长需更多依赖效率提升而非单纯的增量扩产,所以,此时就需要调控政策长期存在且长期引导。
说明白一点,生猪行业需要高质量发展来对抗猪周期的波动。而头部企业的规模与技术优势已经成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他们通过优化生产管理、提升防疫能力、降低饲料成本等措施全面提高自身的经营能力,不但能够实现在逆周期中能盈利,同时也能够保障生猪生产大盘的稳定,真正实现缓解波动的目的。
显然,很多集团猪企已经涉足高质量发展领域,但程度还不够深,技术还不够精进,面对暴跌的生猪价格依旧有些力不从心。这条高质量发展之路显然还任重而道远,当然也是应对猪周期波动的上上签。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若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直接留言或电话联系我们,立刻删除!
(审核编辑: 钱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