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生猪产能调控政策全面、细致、立体。但四次会议的召开也给了打击一种急迫之感。确实,当前的猪市不说摇摇欲坠,也是岌岌可危的,如果不加以政策引导减产,崩盘是迟早的事儿。
但是,我们试想一下,生猪行业产能调控是不是可以铸造一套长效机制,而非需要的时候在产生呢?
对于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的监测和管控要绝对的精细化和刚性。这样,能繁母猪总存栏量的开关效用则可保持灵活度而不至于生锈。其次,对于集团猪企而言自然有资本逐利的本性,但可以通过金融工具和信贷政策引导其合理负债,不要激进形势,避免高杠杆+高扩张的恶性循环。当然,对于7月份的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对此也是一种纠正和引导。
我们能够看到,生猪行业进入下行周期之后,最终是要靠政策引导救市。养殖端的主动减产还是靠亏损的倒逼,而非主动的优化调减,只要不是大亏绝不会大幅去化,尤其是大集团猪场。这只会加大猪市的风险且浪费资源。
说到底,资本逐利、人性的弱点最终要靠政策来纠正,与其如此,不如让规矩如影随形,时时提点。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若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直接留言或电话联系我们,立刻删除!
(审核编辑: 钱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