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相关部分几次约谈,头部猪企业纷纷表明了减产的决心,然而政策一而再的催促,自然也是当前产能去化的进程依旧缓慢。
其实,2024年的母猪存栏决定了2025年的生猪供应量,而2025年的母猪出栏也决定了2026的供应量。供应过剩的情况愈加严重,所以,政府出手调控,并且明确了减产母猪的任务。然而,从今年减产母猪自然不是为了救今年的猪价,而是为了防止明年的供应高峰。想要彻底扭转当前下行周期的局面,必须从减产母猪开始,否则一切的短期措施都不过是隔靴搔痒。
因此,头部25家猪企承担了半年减产100万头母猪的任务。确实,现在不少猪企已经行动起来了,然而政策的救市,对于上市猪企而言又何尝不是自救呢?
如果调控政策不及时出手,猪价的跌势只会有增无减,并且时间会延长,亏损会加剧。现在,全国瘦肉型猪出栏均价已经跌至12.3元/公斤,较去年同同比跌幅31.32%。这样的价位,让6元成本线的很多猪企继续盈利已经非常吃力,更何况很多猪企还是高于6元成本线呢?所以,不是政策的引导,也会是市场的倒逼。
不过,我们应该看到根源,供应的过剩一定是前期扩张的积累,对于冲动无序扩张的长期引导或者说管控有必要提上日常,否则一旦猪价反弹,产能会很快生根发芽,一场跌势又再次孕育起来了。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若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直接留言或电话联系我们,立刻删除!
(审核编辑: 钱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