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猪企已打开进行国际化布局的窗口期

供稿:钱涛

点击:

A+A-

相关行业: 生猪

关键词:

    我要投稿

      国内生猪市场的严峻性已经人人可见。更简单一点来说,生猪养殖行业当下进入了“赚钱难、扩产难”的阶段。随着规模化的加速发展,当下生猪供应已经处于充裕状态,然而消费始终跟进不足,供给过剩之下,猪价重心持续下移。

      农业农村部要求,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严格落实产能调控举措,合理淘汰能繁母猪,适当调减能繁母猪存栏,减少二次育肥,控制肥猪出栏体重,严控新增产能。

      猪价的下行周期叠加产能调控措施的施压,很多猪企已经明白,生猪产业已经进入微利时代,而且依靠产能已经无法提高绝对竞争力,虽然降本增效暂时成为了猪企寻求利润的重要“兵器”,可以抵挡一阵,但是当降本空间饱和的时候,这条路又该如何走呢?

      因此,很多上市猪企开始把目光瞄准了海外市场,以便开拓新的业务增量。

      目前,牧原股份先后出海越南和泰国,并且表示公司计划在有巨大增长潜力的市场逐步建立当地化的研发中心及生产基地,提升在全球的竞争力。同时,新希望已经将海外业务当成增长第三极。

      就养猪行业而言,国内市场的竞争空间已经非常狭小而且异常激烈,而海外市场比如像东南亚这些地区亟需生物防疫技术,且猪肉供应缺口巨大,这对于双方而言是一个各得所需的生意。

      可以说,本土猪企已打开进行国际化布局的窗口期,未来这个阵营不排除扩大的可能性。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若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直接留言或电话联系我们,立刻删除!


    (审核编辑: 钱涛)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