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生猪放养模式突然火爆起来。这种饲养模式,是放养公司面向全行业整合优势资源,养殖户只负责养殖场地提供和日常管理。链路非常清晰,即“仔猪采购-合作育肥-成品猪销售”。
这些放养公司的异军突起也让生猪行业的波动更增添了几分,上半年仔猪价格的暴涨与之就有很大的关系。
然而,一种东西的爆火总让人的安全感降低许多。
放养模式可以说是应运而生。当猪价高位运行时,可以覆盖仔猪采购成本与育肥成本,盈利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儿。当猪价处于上行期内,这种模式甚至会成为不少猪企扩大市场份的选择。
但是,当猪价进入下行周期,持续下跌的猪价,甚至跌破行业成本线的猪价,已经无法覆盖仔猪采购和育肥成本,利润无处来,同时亏损风险和经营风险剧增。
今年,生猪价格重心不断下移,5月以来仔猪价格暴跌。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9月第一周仔猪平均价格降至32元/公斤,突破2024年3月份以来新低。目前南北方7公斤仔猪平均价格均已跌破300元。
有人说,当下仔猪低价,不是正好可以逆势布局吗?然而,现金流问题、场地问题、环保问题等均限制了这一想法的发酵。况且微利时代不是一个月,不是一年,谁又敢赌的太远呢?
放养模式只有他的生存方法,但这个群体的危机感也逐渐浓重起来了。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若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直接留言或电话联系我们,立刻删除!
(审核编辑: 钱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