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猪养殖行业正在经历第6轮猪周期,没办法,猪周期常有,成也猪周期、败也猪周期。养猪人对其是又爱又恨。然而,这几年,随着生猪行业规模化的发展、产业集中度的提高,猪周期的波动幅度放缓,但微利时代似乎更加不好过,猪周期也出现了新的特征。
本轮猪周期与以往有本质的不同,并不是单纯的供过于求的加减法,而是生产效率提升与消费增长趋缓形成结构性矛盾。既然是结构性的矛盾,只靠市场调节是无法改变供应过剩的局面的
因而,政府果断出手,制定了一套系统性的且更具智慧型的产能调控政策。
这次调控政策的执行首先由头部猪企带头,首先是降低出栏体重、限制二育、停止补栏母猪等措施。这些措施首先能够降低今年后期猪市的亏损风险,保障生猪价格和养殖收益的稳定。同时,合理淘汰能繁母猪,适当调减能繁母猪存栏,严控新增产能的举措直接对产能扩张按下了暂停键。
加快建立现代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加强猪种遗传资源开发利用,大力推广低蛋白日粮技术,持续推进豆粕减量替代。推进生猪全产业链转型升级,加快畜牧业设施设备更新改造,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落地应用,推动生猪产业数智化改造。直接明确了生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方向。
鼓励大企业通过订单养殖、托管代养等方式,与中小场户建立紧密联系的合作机制,带动合作农户共享产业发展红利。这是提醒集团猪企要履行社会责任感。
很明显,本次产能调控政策从点到面全部照顾到了,没有简单的限制规模,发展要继续,同时也兼顾了中小散养殖户的发展,没有简单的做减法,对做优产业结构的要求明显提高。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若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直接留言或电话联系我们,立刻删除!
(审核编辑: 钱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