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端的主观能动性是救市的良药

供稿:钱涛

点击:

A+A-

相关行业: 生猪

关键词:

    我要投稿

      当前生猪市场供应过剩,但产能去化缓慢,行业陷入堰塞湖风险。阵痛已经席卷而来,长期微利成为常态。

      亏损,已经落实到养猪人的身上,为了防止亏损风险的进一步扩大,减产、控产引导措施出台,且政策调控力度不断加大。当前,政策在疏通市场堵塞、引导养猪人走出风险,所以,对于养殖主体来说一定要积极性的参与。

      头部猪企应在行业调控中发挥带头作用,主动完成任务,稳定市场预期,维护产业良性发展。而中小型养殖场要密切关注政策导向,保持出栏节奏,避免盲目压栏,谨慎参与二次育肥等高风险行为。

      一直以来,养殖端主动产能去化的动作非常缓慢,如果一味儿的沉沦只会给猪市造成更大的风险,政策的被动施压自然会见到成效,然而,养殖端的主观能动性更是救市的良药。

      尽管短期内生猪价格难以出现明显上涨,行业仍将经历一段艰难时期,但但如果谁都捂着产能不去,这段艰难的时间只能被无限的延长,把行业拖到重度亏损的境地。而当前,行业还未到重度亏损的程度,产能整体增幅并不算过大,一切都还有的救。

      所以,只要每一位养殖者都能认清形势、承担责任、主动调整,又何愁行业走不出低谷期呢?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若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直接留言或电话联系我们,立刻删除!


    (审核编辑: 钱涛)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