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下半年及 2026 年生猪价格走势研判

供稿:大师兄

点击:

A+A-

相关行业:

关键词:

    我要投稿

    近期,生猪市场动态备受各界关注。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包括政策调控、国内外局势以及金融市场波动等多重因素交织,生猪价格走势愈发复杂。在此背景下,准确研判下半年及 2026 年的生猪价格走势,对于行业从业者、投资者以及相关政策制定者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生猪市场现状剖析

    从供应端来看,尽管各大企业纷纷表态调降产能,但实际效果尚未完全显现。截至 2025 年 7 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仍高达 4043 万头,相较于正常保有量 3900 万头,仍处于高位。这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内,生猪供应将持续充裕。例如,2025 年 1-5 月规模以上屠宰企业屠宰量同比大幅增长 20.6%,且新生仔猪数量同比增加 2.5%,这些数据均表明供应压力正逐步从产能端向市场端传导。

    需求端方面,受多种因素影响,整体表现较为疲软。一方面,消费者对于猪肉的消费习惯正在发生变化,预制菜等新兴食品形式对鲜肉消费形成一定替代。另一方面,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导致市场对猪肉的需求增长乏力。

    二、下半年生猪价格走势分析

    (一)政策因素影响

    为稳定生猪市场,有关部门已多次出手。如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召开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分析研判生产形势并提出相关举措。政策层面明确提出要严格落实产能调控举措,合理淘汰能繁母猪,减少二次育肥,控制肥猪出栏体重等。若这些政策能够有效落实,预计将对下半年生猪价格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例如,通过调减能繁母猪存栏量,从源头上控制未来生猪的供应量,缓解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

    (二)季节性因素考量

    下半年通常是猪肉消费旺季。尤其是四季度,随着腌腊、春节等传统消费节点的临近,市场对猪肉的需求将显著增加。例如,每年春节前,家庭采购、餐饮行业备货等因素会促使猪肉需求量大幅上升。然而,考虑到当前生猪供应的高基数,尽管需求增加,但猪价上涨幅度可能相对有限。预计下半年猪价将围绕 14.4-16.4 元 / 公斤之间震荡,其中四季度或因消费旺季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弹。

    (三)国际市场及外部环境影响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国际市场的变化对国内生猪价格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一方面,国际贸易形势的变化可能影响猪肉的进出口量。若国际猪肉市场供应过剩,可能导致我国猪肉进口量增加,从而对国内猪价形成下行压力。另一方面,国际饲料原料价格的波动也会影响国内生猪养殖成本。例如,若国际大豆、玉米等价格上涨,将导致国内饲料成本上升,进而影响养殖企业的盈利空间和市场定价策略。

    此外,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和地缘政治局势也会间接影响生猪市场。在经济不稳定时期,消费者对非必需品的消费可能更加谨慎,这对猪肉消费需求会产生一定抑制作用。而地缘政治冲突可能影响粮食等农产品的生产和运输,进一步传导至生猪养殖行业。

    三、2026 年生猪价格走势预测

    (一)产能调控效果显现

    从政策导向来看,发改委等部门对产能调控的决心坚定。若能繁母猪存栏量能够按照预期逐步下降至合理区间,预计 2026 年生猪出栏量将相应减少。随着产能结构的优化,市场供需关系有望得到进一步改善。华安证券研报指出,随着发改委产能调控政策持续落实,能繁母猪存栏量下降,2026 年生猪出栏量或同比下降,生猪价格中枢预计上移至 14-17 元 / 公斤。

    (二)成本与利润因素分析

    随着行业发展,养殖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不断努力。大型养殖集团通过技术创新、规模效应等手段,降低养殖成本。例如,牧原股份等企业通过优化养殖流程、提升饲料转化率等方式,将成本逐步降低。若 2026 年饲料原料价格保持相对稳定,养殖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在价格方面,若生猪价格能够维持在 14-17 元 / 公斤区间,多数养殖企业将保持盈利状态,这也有利于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三)金融市场因素关联

    金融市场的波动与生猪价格也存在一定关联。以美元为例,美元汇率的变化会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包括饲料原料等。若美元贬值,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农产品价格可能上涨,从而增加生猪养殖成本。而黄金作为避险资产,其价格波动往往反映市场的风险偏好。在经济不稳定时期,黄金价格上涨,可能暗示市场风险增加,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信心受到影响,进而间接影响生猪市场的供需和价格。

    美元降息预期对生猪价格的影响

    当前市场对 2026 年美元降息存在一定预期,这一预期将从多个维度影响生猪价格。从饲料成本角度看,美元降息通常会导致美元汇率走弱,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大豆、玉米等饲料原料价格可能上涨。我国作为大豆进口大国,国际大豆价格上涨会直接推高国内豆粕成本,进而增加生猪养殖的饲料支出。养殖成本上升后,养殖企业可能会通过提高生猪出栏价格来转嫁成本,对猪价形成向上推力。

    从消费端来看,美元降息往往意味着全球流动性宽松,可能刺激全球经济复苏。若全球经济回暖,我国出口贸易有望增长,带动国内就业和居民收入提升,进而增强消费者对猪肉等消费品的购买力,增加市场需求,支撑猪价上涨。但需注意,若美元降息引发全球通胀加剧,国内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受通胀侵蚀,也可能抑制猪肉消费需求,对猪价产生反向影响。

    此外,美元降息可能影响国际资本流动。宽松的美元环境下,国际资本可能更多流入新兴市场,包括我国的生猪养殖行业相关企业。这可能为养殖企业带来更多融资机会,助力其扩大生产或优化产能,但也可能因资本过度涌入导致产能扩张过快,长远来看对猪价稳定不利。

    四、短期(未来 3-6 个月)猪价研判

    短期来看,生猪价格受即时供需关系、政策执行节奏和市场情绪影响更为显著。从供应端分析,当前能繁母猪存栏量仍处高位,未来 3-6 个月对应出栏的生猪数量依然充足。同时,前期部分养殖企业的压栏生猪可能在短期内集中出栏,尤其是在市场对价格走势预期不明朗的情况下,企业为规避风险可能加快出栏节奏,短期内加剧市场供应压力。

    需求端方面,未来 3-6 个月将经历秋季和初冬阶段。秋季为传统猪肉消费淡季,市场需求相对平淡;进入初冬后,虽有部分地区开始准备腌腊制品,需求会有所回升,但回升力度可能不及往年。一方面,消费者对猪肉价格敏感度较高,若价格出现阶段性上涨,可能会减少购买量;另一方面,替代品如牛羊肉、禽类等的供应稳定,也会分流部分猪肉消费需求。

    政策执行层面,有关部门优化产能的举措在短期内效果有限。能繁母猪调减、减少二次育肥等政策的落地需要时间,短期内难以改变市场供应过剩的局面。不过,若政策宣传和引导力度加大,可能会影响市场预期,使部分养殖企业调整出栏策略,对猪价形成一定支撑。

    综合判断,未来 3-6 个月生猪价格大概率呈现 “低位震荡、小幅波动” 的态势。预计价格区间在 13.5-15.5 元 / 公斤,其中秋季淡季可能触及区间下限,初冬因消费小幅回暖可能回升至区间中上部,但整体上涨空间受限。

    五、结论与建议

    综合来看,下半年生猪价格有望在政策调控和季节性消费旺季的双重作用下,出现一定程度的回升,但幅度有限。短期猪价将低位震荡,而 2026 年随着产能调控效果的逐步显现及美元降息等因素影响,生猪价格中枢有望上移,行业盈利状况或将得到改善。然而,市场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如政策落实效果、疫病风险、国际市场变化以及金融市场波动等,这些都可能对生猪价格走势产生影响。

    对于养殖企业而言,应密切关注政策动态和市场变化,合理调整产能结构,加强成本控制和疫病防控,提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同时,可充分利用期货等金融工具,锁定养殖利润,降低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对于投资者而言,需综合考虑生猪价格走势、企业基本面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谨慎做出投资决策。而政策制定者则应继续加强对生猪市场的监测和调控,确保市场供应稳定、价格合理,促进生猪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审核编辑: 大师兄)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