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2024 年 7 月政治局会议首提 “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 以来,“反内卷” 已成为经济领域的重要政策导向,并被写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近期,生猪行业成为政策调控的重点对象,发改委两次召集行业前三十大猪企召开 “反内卷” 会议,一系列政策举措正重塑行业生态。
政策组合拳直击行业痛点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提出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在此背景下,发改委对生猪行业提出具体要求:停止增加能繁母猪存栏,以遏制产能盲目扩张;将出栏体重控制在 120kg 以内,避免过度育肥造成资源浪费与市场扭曲;不鼓励销售二育猪源,稳定市场供应节奏。
从政策制定者的角度来看,核心目标在于调控母猪产能、提振猪价,进而拉动 CPI、走出通缩困境、提振市场信心。后续政策工具或包括窗口指导、联合金融监管部门限制区域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强化环保标准等,根据调控效果逐步加码。
企业积极响应,产能结构优化
面对政策引导,头部猪企已率先行动。牧原股份 2025 年第二季度末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减少 5.4 万头至 343 万头,连续两个季度调减,显示出对产能调控的积极响应。同时,温氏股份、牧原股份等企业出栏体重也有明显下降,落实降重要求。
对于猪企而言,在经历前期快速扩张后,资产负债率处于历史高位。据上市猪企公告,2025 年第一季度,16 家上市猪企资产负债率超 60%。在这种情况下,配合调减产能、以量换价,成为缓解债务压力的现实选择。
市场影响深远,猪价中枢或抬升
从市场层面看,政策效果已初步显现。据银河期货数据,2025 年 5 月二育销量占比降至 2.17%,显示限制政策开始发挥作用。长期来看,能繁母猪存栏量与 10 - 13 个月后的猪价呈强负相关,此次强制去产能叠加出栏体重下调,将加速过剩产能出清,抬升 2025 - 2026 年猪价中枢。
华泰证券研报指出,“反内卷” 政策短期有利于库存释放,对秋冬消费旺季猪价形成利好;中长期有望提升行业整体盈利能力,推动行业从 “规模扩张” 向 “质量竞争” 转变。不过,当前生猪市场仍面临一些挑战,如现阶段出栏均重仍处历史同期高位,炎热天气或加速前期压栏大猪出栏,短期猪价或呈季节性走弱。但随着政策持续推进,行业产能有望止增转减,实现供需再平衡。
生猪行业 “反内卷” 行动是政策与市场的深度互动,将对行业格局、企业经营和市场价格产生深远影响。在政策引导下,行业正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产能结构优化、市场秩序规范,将为消费者、养殖户和相关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审核编辑: 大师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