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发现和确诊很重要!非洲猪瘟早期检测与监测技术

供稿:猪猪侠

点击:

A+A-

相关行业: 兽药

关键词:

    我要投稿

    在后非瘟时代,检测与监测非瘟是猪场的核心工作。随着非典型非洲猪瘟的案例逐渐增多,通过临床症状区分疾病的难度越来越大。这就需要猪场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不抱有侥幸心理。并利用监测手段对可疑猪只进行排查。在排除非洲猪瘟后,可进行其他疾病的诊断,并通过疾病的长期监测作为猪场免疫程序调整和用药的依据。

     

     14de4fbcb779c29cd71395b8dec1187c_b8d0e7a49e16a7c215b4dec2db2106193db8d8a5.jpg

     

     

     

    非洲猪瘟早期确诊的意义

     

     

     

    非洲猪瘟感染猪只后,早期排毒剂量低,由于其严格接触传播特性,传播缓慢,如能及时确诊,感染范围小,采取“拔牙”的成功率高。早期拔牙,务必做好生物安全防护,人员,路线,车辆,做好防护措施,防止人为造成污染面扩大。随着感染的进行,病猪的排毒剂量、排毒时间和排毒方式都不同,特别是到了后期,当病猪出现吐血的症状时,散毒剂量和扩散的压力显著增大,因此早期发现和确诊是比较重要的。

     

     

     

    临床症状

     

     

     

    厌食和发热,不要等到猪便血,吐血时在上报。非洲猪瘟的潜伏期短,病程一般只有4-18天。

     

     

     

    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临床表现;感染后2-3天最先出现厌食和减料的症状,病毒在感染后3-5天进入血液循环,猪开始发热,体温不超过40.5°。因此在非洲猪瘟背景下,猪场需要重点监控并汇报厌食和发热猪的状态。及时上报,采样送检。

     

     

     

    在猪场确诊发生非洲猪瘟之后,帅选淘汰厌食的猪只也是猪场降低损失最主要的手段。因为早期厌食的猪只排毒剂量是极低的,甚至在同舍猪之间都不会形成接触性感染。

     

     

     

    当非洲猪瘟进入猪的血液后,可随巨噬细胞等到达各个脏器,并迅速且大量复制,5-7天后血液病毒载量即可达到峰值,其峰值时的病毒载量是口腔唾液中病毒载量的1万倍以上。伴随着病毒血症的出现,猪开始出现呼吸道症状和消化道问题,随后可出现吐血和便血的症状,此时的散度剂量最高,如果粪便进入污水系统,其扩散的分险也是最大的。

     

     

     

    非洲猪瘟感染后机体反应与排毒进程

     

     

     

    感染后48小时病毒在扁桃体中复制,厌食,低价量排毒(感染其他宿主概率低)散度途径:唾液或鼻腔,排毒剂量小于10²HAD50每毫升。

     

     

     

    感染后3-5出现临床症状,病毒进入血液和脏器;启动凝血机制,唾液、鼻腔、粪便和尿液中开始带毒,载毒量不超过10²HAD50每毫升。

     

     

     

    感染后7机体开始产生抗体,血液中病毒载量达到高峰,可达109HAD50每毫升;出现凝血不良,伤口处流血不止,唾液、鼻腔、粪便和尿液中均带毒,口腔排毒剂量小于104HAD50每毫升。

     

     

     

    感染9天后机体开始产生中和抗体;启动细胞免疫;猪开始便血。血便大量排毒,粪便排毒剂量可远超口腔排毒剂量的100倍。

     

     

     

    感染14天后中和抗体逐渐达到高峰;多脏器出血,大部分猪死亡,小部分猪耐过,唾液、鼻腔、粪便、尿液吐血等散毒,排毒剂量远超早期100-10000倍。

     

     

     

    感染后36天耐过猪建立起对同源病毒的抵抗力;病毒有可能潜伏于扁桃体中,排毒逐渐减少,有可能检测不到病毒血症,可能不在水平散毒。

     

     

     

    感染后3个月机体完全清除体内的病毒。不排毒。


    (审核编辑: 猪猪侠)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