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拌料给药驱虫的注意事项,以及寄生虫控制和预防方案阐述

供稿:猪猪侠

点击:

A+A-

相关行业: 饲料

关键词:

    我要投稿

    寄生虫病会引起猪只的消瘦、死亡,母猪空怀、死胎、流产,猪只生长速度和饲料报酬明显降低,严重影响猪场的经济效益。现在寄生虫病已经成为严重危害规模化猪场的群发性疾病之一;寄生虫损害机体免疫系统,不仅造成营养的浪费,而且使猪只免疫应答迟钝、抗病力下降;目前寄生虫病的发生已经没有明显的季节性,猪场猪群的饲养密度较大,猪舍温度相对稳定,有利于寄生虫病的繁殖传播。目前猪场在驱虫模式的选择上比较混乱,效果也参差不齐。猪的寄生虫分为两类:体内寄生虫和生活在体表或皮内的体外寄生虫。小编就这两类中各寄生虫的生活史特点及预防控制方案给以阐述。

    a2ae734805a7f8849318b72440d59835_201904081201056144.png

     

      1 体内寄生虫

      1.1 生活史分类

      1.1.1 直接型生活史

      成虫在猪肠道内产卵,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卵发育经历各个幼虫期,但仅最后一个幼虫期能感染猪。一些幼虫(如蛔虫和肺线虫)进入猪消化道后在完成生活史前,通过肝脏移行至肺。

      1.1.2 间接型生活史

      间接型生活史需要中间宿主。虫卵离开猪体时,第一阶段的幼虫发育开始。包含幼虫的虫卵被中间宿主食入,在其体内经历多个幼虫阶段后才对猪具有感染能力。将中间宿主移走或者使虫卵无法接触到中间宿主将打破感染循环。

      1.2 常见体内寄生虫的发育期、潜伏期以及在猪体外的存活时间

      体内寄生虫每个感染周期的长短取决于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虫卵和幼虫在寒冷情况下不能发育,大多数在极干燥情况下会死亡。虫卵和幼虫在猪体外的存活时间对于控制后续感染非常重要。在虫卵发育成感染阶段的幼虫也需要数天时间。寄生虫在体外具备感染需要57天。蛔虫幼虫的感染期可持续28周,感染期通常较长,虫卵会在体外长期存活。棘头虫属间接型生活史,必须借金龟子才能完成该虫的生活史,该寄生虫不常见。如果在发育完成之前将粪便从猪生活环境中移除,该寄生虫的生活史即被打破。

    6077f1f0fc0ff9bcd45332f07d516def_201904081201581447.png

     

      1.3 管理控制和预防

      1.3.1 根据其发育期的特点,合理使用驱虫药驱虫药拌料使用7天可杀灭体内成虫、幼虫。同时为防止驱虫排出的粪便虫卵发育为幼虫再次造成感染,根据其大致发育期(从卵发育成幼虫的时间)建议在最初使用后间隔710天,再用7天。根据驱虫情况看有无蛔虫成虫,如果粪便中能观察到蛔虫,建议间隔40d左右再驱虫1次。选择这个时间点的原因在于,蛔虫虫卵发育到能产卵的成虫需要2个月,即在成虫成熟产卵前将其杀灭。

      1.3.2 减少猪群与粪便接触

      通过控制环境,防止在幼虫具有感染性之后猪群与粪便接触。如果限位栏内的母猪无法接触粪便,除蛔虫外,其他体内寄生虫几乎均可被消除。容易产生感染的危险区域是那些长期有猪饲养的区域,如公猪舍、配种舍、后备母猪舍。如果能够定期清理这些区域,猪群寄生虫感染可维持在可忽略的水平。

      2 体表寄生虫

      2.1 疥螨

      2.1.1 生活史特点

      猪疥螨属于直接型生活史,从虫卵发育到幼虫需要5天时间,从幼虫到蛹再到成虫历时1015天。疥螨离开猪后只能存活约3周。

      2.2.2 管理控制和预防

      根据其生活史特点,建议间隔10天连续拌料用药2次,每次建议使用710天。

     

    370ac3f23ebb8659a2fb1c9fbe3530d1_201904081202164028.png

     

      2.2

      蜱不常见于舍内饲养的猪群,其种类和发病率因地区不同而有所差异。如果黏附在猪身上会造成长期感染。蜱本身通常不足为患,但可传播多种疾病,包括猪瘟和非洲猪瘟。非洲猪瘟的特异性中间宿主是软蜱,所有用于治疗疥螨的药物对于蜱都有治疗效果。

      如果可行,对环境中所有污染区域喷雾如双甲脒等杀虫剂。

      3 防治用药

      3.1 驱虫药拌料使用方法

      3.1.1 种猪群

      如果猪场种猪群寄生虫感染严重或第1次做全群驱虫时,结合以上分析,猪场应选用新型、广谱、高效、安全,且可以同时驱除猪体内外寄生虫的驱虫药物。由于单纯的伊维菌素、阿维菌素对驱除疥螨等寄生虫效果较好,而对在猪体内移行期的蛔虫等幼虫、毛首线虫等则效果较差,而阿苯达唑、芬苯达唑则对线虫、吸虫、鞭虫及其移行期的幼虫、绦虫都有较强的驱杀作用,对虫卵的孵化有极强的抑制作用。所以生产上多采用阿苯达唑与伊维菌素联合用药,同时驱杀体内外寄生虫,效果较为理想,基本上能控制常见寄生虫病的危害;所以建议使用阿苯达唑、伊维菌素预混剂拌料,间隔10天连续拌料用药2次,建议每次使用710天,按照1kg/t进行添加。之后种猪群1年驱虫4次,每季度使用1次,按照1kg/t进行添加。对长期圈养的猪群(如后备母猪、配种舍、公猪舍等),每次驱虫后观察粪便中有无蛔虫,及时调整驱虫方案,即有无必要间隔40天左右再驱虫1次。

    61697f613649f53b4f88d40b39a557cb_201904081202373232.png

     

      3.1.2 生长育肥猪

      生长育肥猪50日龄,初次驱虫;100日龄进行第2次驱虫。按照1kg/t进行添加。

      3.2 外喷双甲脒溶液

      (1)在添加阿苯达唑、伊维菌素预混剂13d时,双甲脒溶液按说明书稀释,对猪体进行喷洒,逆毛喷洒,达到肚皮下滴水即可,同时兼顾栏舍喷洒。

      皮肤感染严重者,可在有严重的疥螨部位涂擦凡士林(凡士林可加入青霉素)。3d后可将痂皮刮掉,再用双甲脒喷洒1次。

      (2)选择天气晴朗干燥的时机进行喷洒。驱虫结束后用消毒药对圈舍进行一次消毒处理,可用10%~20%的石灰乳对猪舍地面、墙壁等处进行消毒。以杀灭环境中的寄生虫。同时为减少猪群与粪便的接触,猪舍内排水、粪便要定期清理,保持良好的卫生。


    (审核编辑: 猪猪侠)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