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瘟病毒感染猪只脾脏异常肿大?原因在这里!

供稿:猪猪侠

点击:

A+A-

相关行业: 兽药

关键词:

    我要投稿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的一种猪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烈传染病。以传播快、病程短、死亡率高(最急性型可达100%)为主要特征,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类似于急性经典猪瘟,表现为高热、血便、呼吸障碍、皮肤充血、脏器出血肿大(脾脏可肿大正常大小6倍以上)等。

      现就其致病机制进行汇总,以供大家参考。

      1ASFV在机体内的增殖

      ASFV能够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肌肉等多种途径感染猪只。

      因为ASFV对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具有明显的亲和力,其进入猪只机体后首先在扁桃体和下颌淋巴结的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中复制。大量病毒增殖后进入血液,吸附于红细胞等血细胞表面,随血液循环和淋巴液循环进行全身扩散,形成病毒血症,并在肝脏、肺脏、骨髓、肾脏、肠道等二级器官进行复制,造成病理性组织损伤。

      2ASFV引起的出血性病变

      ASFV感染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后,激活上调细胞功能,导致巨噬细胞数量增加、吞噬能力增强、细胞因子水平上升。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功能增强,会导致不同器官和组织血管内皮细胞吞噬功能的激活。表现为内皮细胞溶酶体增加,积累大量的细胞碎片,导致内皮细胞肥大,某些血管腔闭塞,血管内压力增大,进而破坏血管壁完整性。血液中的红细胞进入毛细血管外间质,导致出血;同时当血小板和毛细血管基底膜接触后,会激活凝血系统,使机体产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4e7a6647725bf61dc90b165cbdfd91e515fa713b.jpg

      3ASFV引起的脾脏充血性肿大

      ASFV 在淋巴结复制扩散后,首先进入脾脏。脾脏红髓的边缘区和富含毛细血管的区域是病毒复制的主要区域。脾脏红髓中存在大量的平滑肌细胞和纤维,外层围绕脾索巨噬细胞。当ASF在该巨噬细胞中复制后,造成该类细胞脱离、消失,而平滑肌细胞直接与血液中凝血因子接触,使血小板激活聚集,激发凝血系统,使纤维蛋白沉积;红细胞随后在脾脏中的大量蓄积,影响了血液供氧功能,进而导致大量的淋巴细胞死亡,表现为淋巴细胞耗竭。脾脏由于大量充血呈现严重的肿大,可达正常大小的6 倍以上。

      4ASFV引起的肺脏水肿

      ASFV的感染同样导致严重的肺脏水肿。肺脏血管内巨噬细胞PIMASFV的主要感染对象。病毒的感染复制会使PIM激活,分泌功能增强,分泌大量的趋化因子和促炎性细胞因子,导致血管压力增大,内皮细胞的通透性增强,肺泡上皮细胞和毛细血管分离,形成肺泡水肿。大体病变体现为肺脏的水肿,并在呼吸道内可见大量的泡沫。

      5ASFV引起的免疫损伤

      ASFV不能感染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但强毒株感染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后,产生大量的单核因子导致淋巴组织器官T区淋巴细胞凋亡,最终导致TB细胞数量显著减少,从而对ASFV免疫应答产生损伤。

      6、小结

      ASF造成的病变以多脏器的出血为典型特征,曾经认为ASFV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感染和破坏是造成病变的主要因素。但是近期的研究表明,典型的出血症状出现在内皮细胞感染前,因此ASFV 造成的急性病理损伤主要是由单核/ 巨噬细胞导致的。


    (审核编辑: 猪猪侠)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