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腹泻防控路,如今终见胜利光

供稿:猪猪侠

点击:

A+A-

相关行业: 兽药

关键词:

    我要投稿

    2010年冬季发生猪流行腹泻以来,这几年猪流行性腹泻一直都是猪场导致仔猪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一旦低日龄仔猪发生,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可高达100%,带来巨大的损失,也是困绕养猪人的大问题。从最初的发病到现在已有8年多的时间,如今我们可有良策?

     

      造成此次全国范围内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是流行性腹泻病毒发生变异,传统疫苗不能达到较好的防控效果。所以最初主要使用的是返饲的方法,发生腹泻后采用的严格科学的返饲是可以控制好腹泻的,但存在再次复发、其它病毒散毒风险、不能提前预防等缺陷,目前已较少应用。很多猪场采用自家苗的方案来控制腹泻,但也存在不清楚免疫剂量,效果不达预期,无法长期预防使用的缺陷。2015年以后随着防控理论的清晰以及各大型养殖集团的实践,还有疫苗厂家的努力,对腹泻防控的整体方案已越来越完善。总结起来要做到四个字“此消彼涨”。“此消”——减少猪舍环境中的病毒感染压力;“彼涨”——通过免疫母猪提升母源抗体(IgA)对仔猪的保护。

      一、“彼涨”是要通过免疫母猪来提升母源抗体对仔猪的保护,因为初生仔猪就发病,只有通过母源抗体来被动保护仔猪才有效,只要有高水平的保护性抗体——IgA抗体随母乳一起进入仔猪消化道,就能使仔猪获得足够的被动保护。

      如何免疫?

      众所周知,单纯的活毒刺激黏膜免疫系系统产生的IgA抗体持续的时间不长,有研究认为只能持续8-12周,也有的认为持续时间更短,这就是很多场做了返饲有效果,但过一段时间后又复发的原因。因此猪场母猪在接触过活毒,已激活了黏膜免疫应答的基础上,免疫高品质的腹泻灭活疫苗(如天邦生物“利力佳”),能起到固定和加强作用,使黏膜免疫系统产生更高水平和持续更长时间的IgA抗体,让仔猪得到更好的保护作用。天邦生物经过多年的总结,目前推荐的具体免疫程是母猪普免4/年,保证抗体始终维持在一定水平,母猪在产前14天跟胎免疫,进一步提高母源抗体的水平,让仔猪能从乳汁中获得足够的母源抗体,从而防止腹泻病毒对肠道上皮细胞的损伤,达到防控腹泻发生的目的。

     

     

      然而以上方案存在一个显著问题,如果是一个新建猪场,或者是后备母猪没有活毒或者是没有接触过活毒,黏膜免疫没有激活怎么办呢?之前采用的是返饲或混群的方式,但存在其它病毒散毒风险和不确定是否激活的问题,这也是新猪场或者后备母猪的仔猪容易发病的原因。现在理论上有效的方案是有一种比野毒毒力更弱,又比一般活疫苗毒略强的变异株弱毒用于激活黏膜免疫系统,然后再免疫灭活疫苗去固定和加强,从而达到全面防控腹泻的目的,目前一些集团公司已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二、“此消”是要减少产仔舍环境中的病毒量,降低病毒感染压力。对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粪——口传播途径,并且只需要微量的病毒就可以使仔猪感染发病,研究表明,只需要10³个病毒拷贝就可以导致仔猪发病,而1ml刚发生腹泻的仔猪粪便中最高含有10¹¹个病毒拷贝,这在理论上可以造成10⁸头仔猪感染发病,可想而知当猪场发生腹泻时,初生仔猪面对的是何等的感染压力,在这样大的感染压力下,原有建立的防御屏障是根本抵挡不住的,这也是腹泻发生后持续时间长的原因。必须要尽可能降低这种感染压力才能缩短病病程,更好控制腹泻,减少仔猪死亡。

      如何减少病毒量?

      1、及时淘汰腹泻仔猪、隔离腹泻仔猪或者未发生腹泻的仔猪,隔离的效果远远小于直接淘汰的方法。

      2、清理栏舍残留的病毒。采用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断奶后的产床经严格的冲洗、消毒、干燥,熏煮、空栏流程,尽可能的减少残留病毒,以免感染下一批仔猪。

      3、减少因生产操作造成的人为水平传播病毒的机会,比如产后仔猪停止一切操作(剪牙,断尾,寄养,治疗等),7天以后再补上。人尽量不接触仔猪,人员不能踩上产床等,避免人为扩散病毒,减少造成感染的机会。

      通过降低病毒的感染压力,加强母源抗体对仔猪的保护两个方面,即“此消彼涨”的防控思路来实现对腹泻的控制,在众多规模化猪场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相信未来猪流行性腹泻不会再是困绕养猪人的大问题。

     


    (审核编辑: 猪猪侠)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