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新认识猪副嗜血杆菌病后续篇

供稿:猪猪侠

点击:

A+A-

相关行业: 兽药

关键词:

    我要投稿

    容易继发沙门氏杆菌。目前虽无法准确说明副嗜血杆菌与沙门氏杆菌的内在联系,但发生副嗜血杆菌病的病猪,的确很容易继发沙门氏杆菌,表现出又拉又喘的症状。用抗生素抑制住猪副嗜血杆菌后,一旦停止抗生素治疗,60%以上的康复猪继发沙门氏杆菌。若不及时用药,病猪将逐渐消瘦,拉糠麸状带渣的黄色(后期变为暗红色甚至黑色)粪便,皮肤苍白,衰竭死亡。这类病猪大都可见腹股沟皮下密集的紫色出血班点,有的腹股沟皮下浅表静脉扩张突出,颜色变蓝或发紫。解剖几乎都可以见到典型的沙门氏杆菌症状,从结肠到直肠,肠内膜遍布圆形(34mm),乳白色,火山样突出的溃疡结节,越往后段越密集。切开病灶,有脓性分泌物排出。


    猪副嗜血杆菌病


    4.3 公母猪。 公母猪的副嗜血杆菌病症状常被人忽视,或误以为是其他疾病。其实,以下所描述的症状,都与副嗜血杆菌有关,经过副嗜血杆菌疫苗免疫,并结合敏感抗生素治疗后,将很快消失。主要表现为流产,死胎、木乃尹增多,产后无奶。便秘,粪便干硬,常见粪球表面附着一层粘液,严重者粘液带血。个别母猪产后高烧,呼吸急促,急性死亡。严重病例表现为神经症状,步态不稳,横冲直撞,最后全身抽搐,衰竭死亡。特征性的表现是母猪产期延迟,有的超预产期7天以上。小猪初生体重小,产后精神状态差。产后小猪见最早3天发病,常整窝高烧,腹式呼吸,呼吸急促,昏睡不醒,继而顽固性腹泻,后相继死亡(这类小猪单纯性抗生素治疗效果很差,但进行副嗜血杆菌免疫,并结合抗生素治疗,80%以上可以康复)。发病母猪解剖几乎都可以看到纤维素渗出性肺炎变化,心肌表面点状出血,偶见心包积水。这种病理变化,可能是母猪出现神经症状的原因。妊娠后期母猪负担重,由于心肌炎症(或心包积水)及肺部炎症,发生循环障碍,脑部血液供应不足,缺氧、酸中毒,从而导致痉挛性抽搐。


    4.4 免疫抑制。副嗜血杆菌虽不是免疫性疾病,但猪场副嗜血杆菌流行严重时,免疫效果都很差,通过控制副嗜血杆菌后,可以得到明显的改善。可能的原因是: 猪感染副嗜血杆菌后,由于群体性体温长期高热不退(大多数体温都在41.5oC以上),使病毒在体内被灭活,一些弱毒苗(如猪瘟、伪狂犬疫苗)在体内无法定植,因而造成免疫失败。此外,副嗜血杆菌造成循环衰竭,新陈代谢障碍,也可能是造成免疫应答能力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于这种免疫失败现象,很多技术人员把它们归之于免疫抑制,大量使用各种免疫增效剂(如黄芪多糖、左旋咪唑),但效果都不理想。


    5 猪副嗜血杆菌的防治


    临床上,要鉴别猪场疾病复杂化的主要病原,方法并不复杂。不需要特别的仪器设备,也不需要特殊的诊断技术。只需采集猪场典型病料,按本文第2节所介绍的方法作几批猪的攻毒试验,在保证对病料用敏感的抗生素杀菌后,如果攻毒猪不发病,就说明猪场并没有病毒性病原存在。这里需要特别提及的是,攻毒病料的杀菌处理,必须选择猪场临床最有效的抗生素。如果所用的抗生素不能有效清除病料中的细菌,攻毒结果仍有可能产生误导。


    事实证明,抗生素的预防和治疗得不偿失,要彻底解决猪场的副嗜血杆菌问题,还必须依靠有效的疫苗。具体如下:


    5.1 抗生素预防和治疗得不偿失。由于副嗜血杆菌的致病力强,耐药性产生快,依赖抗生素预防和治疗,只能是疲于奔命。新型抗生素产生的步伐,永远跟不上耐药性产生的步伐。当所有可供选择的抗生素方案全用尽时,只好坐以待毙。此外,大剂量使用抗生素,无形中也在促进副嗜血杆菌的进化,使其致病力越来越强,疾病流行越来越严重,且越来越难控制。


    5.2 疫苗预防,是最有效的办法。由于猪副嗜血杆菌的血清型太多,而且国内目前也少有机构能对血清型进行定型,Hiprasuis又没有说明它的疫苗是主要是针对哪几种血清型,所以,对当前流行的血清型,仍不是很清楚。但珠海场自068月份开始使用Hiprasuis的副嗜血杆菌疫苗后,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后又在广州某场推广使用,效果同样显著。这是否意味着目前正在流行的血清型可能并不是很多?各猪场都可以自己进行比较和免疫试验。 我国华中农业大学也已经成功研制出”副猪嗜血杆菌多价油乳剂灭活苗”,但免疫效果如何,本场没有进行过试验。


    普遍都认为,猪副嗜血杆菌病对猪场的影响,仅仅限于小猪,而对中大猪或公母猪的影响不大,但从我们的经验看,猪副嗜血杆菌病,同样对中大猪及公母猪存在巨大影响。其在猪场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5.3 分离细菌,制作自家苗,是潜在可行的途径。如果猪场流行的血清型与市场上疫苗的血清型没有交叉免疫力,那么另一条可行的途径就是分离细菌,制作自价苗。


    已如前所述,2002年自家组织苗的效果,很可能就是来自组织中灭活的副嗜血杆菌。 但是,这种利用发病猪病料制作自家组织苗的方法,已越来越为有远见的技术专家所诟病,而且确实为猪场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它虽然能暂时缓解猪场的症状,但无法彻底解决猪场存在的问题。由于病料越来越不典型,效果必然越来越差。还可能由于疫苗灭活不彻底,带来猪瘟免疫抑制等一系列问题。但自家组织苗的经验,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启示: 既然通过病料组织中的灭活细菌,可以带来一定的预防效果,那么,通过细菌分离这种更科学的方法制作的自家苗,免疫效果应该更理想。


    猪副嗜血杆菌的培养虽然比较容易,但分离却非常困难。因目前使用进口疫苗成本太昂贵,珠海场也一直都在尝试分离细菌制作自价苗,可能因为当前使用的培养基仍不完善,先后送五批共15头病猪活体到有关机构作分离试验,最终都无法成功分离出猪副嗜血杆菌。有一个单位曾经协助我们成功地分离到细菌,并且经过试验动物攻毒试验,诱导出发热的症状,但经过细菌灭活制作的自家苗,效果并不理想。可能要确证分离的细菌是否属副嗜血杆菌,还必须经过猪的攻毒试验。此外,制苗的工艺、佐剂的配制以及免疫剂量的问题,都是可能造成免疫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具体如何,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审核编辑: 猪猪侠)

      我来说两句(1人参与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