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搜猪网、金猪商城主办,银河期货、北京中农华正兽药有限责任公司,河北地邦动物保健科技有限公司协办,金猪上线企业负责人、电商负责人、综合服务站站长、全国各地规模猪场场长、养猪人、CCTV-7、CCTV-发现者之旅、行业媒体共600多人共同见证的第五届(2018年)中国生猪产业链风险预警年会暨搜猪网10周年&金猪商城2周年庆典在北京大红门国际会展中心圆满举行。
冯永辉先生做了为与会嘉宾介绍了南猪北养。
根据2015年官方发布的生猪出栏数据统计,2015年度全国生猪出栏量排名前10的省份分别为:四川第一,年出栏量7237万头;河南第二,年出栏量6171万头;湖南第三,年出栏量6077万头;山东第四,年出栏量4836万头;湖北第五,年出栏量4363万头;广东第六,年出栏量3663万头;河北第七,年出栏3551万头;云南第八,年出栏3451万头;广西第九,年出栏3417万头;江西第十,年出栏3243万头。
从空间分布来看,生猪产业布局呈现出沿着京广线分布的特点,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分布,是由于我国生猪产业快速规模化的起点源于供港生猪的基地建设,供港生猪基地是国内第一批万头猪场,其布局就是处于京广线沿岸,到目前为止,虽然生猪产业布局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整体格局变化不大,仍然沿着京广线分布。
中国生猪产业有五大主产区和四大主销区。地处最北边的是东北主产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四省,总出栏量约占全国的10%;再往南是华北主产区,主要有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安徽五省,年出栏占全国的25.87%,约占全国总产1/4的猪养在华北五省,华北主产区也是全国最大的生猪主产区;长江中下游主产区,湖南、华北、江苏、江西、浙江五省总产量占全国的25.38%,约占全国的1/4;华南主产区,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四省占全国比重13.19%;最偏远的西南主产区,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四省占全国生猪产量总量的20.62%,约占全国的1/5。五大主产区的生猪出栏量占全国的95%。
京津唐经济圈每年的生猪缺口大概有1200-1500万头,其中70%是靠东北供应的,部分靠华北;长三角地区每年的生猪缺口有1500万头,主要靠华北和长江中下游主产区供应;全国最大的主销区是珠三角地区,这个区域外出务工人员最多,制造业发达,工厂密集,人口从内地向沿海流动将猪肉消费带到这一地区,现在这个地区外调主要依赖西南地区;西南主销区自己本身是产区,在四大销区中,购买力是最低的,但因为中国最传统的腊肉消费在这里,猪肉消费量较大,每年冬至前后,全国300斤以上的大猪70%都被运至这个区域,生猪缺口在800-1000万头,是四大销区中缺口最小的。
从1996年中国生猪产区布局来看,全国生猪出栏量排名第一的是四川,第二是湖南,第三名河南,第四名河北,第五名湖北,然后是广西、江苏、广东、江西,山东排名第十。可以看出,二十年以前,中国生猪产区的布局非常依赖长三角和珠三角。
从二十年的排名、总增量、增幅变化以及与全国增幅的对比情况来看,东三省的黑龙江、吉林、辽宁排名向前前进了3名左右,产量增加1000多万头,但增速很大,东三省的增速在100%以上,生猪存栏量翻番,全国生猪产能增速最快的是吉林,20年增加214%;华北的河南提高1名,20年的时间生猪产能增加了3420万头,是全国生猪增量最多的,山东排名提高6名;长江中下游地区五省中,湖北排名没有变化,其余四省全部下降,而且增速低于全国。
可以看出,20年的时间,全国的生猪产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长江中下游生猪产能在缩减,东北地区的生猪产能在急剧增长,华北地区的增量是全国最多的。中国生猪产能重新布局笼统上说是“南猪北养”,更精确的说,是从长江中下游地带和华南地区向华北、东北等粮食主产区和西南猪肉传统消费区转移。
未来中国生猪产区往哪个方面变化需要考虑区位优势、饲料成本、人力资源、环保压力、疫情风险五方面因素。东北地区饲料成本低,但区位优势最差,气温寒冷,疫病风险高,生猪调运距离远,调运难度大,因此东北地区只适合上市公司布局生猪产能;华北地区人口密度大,村与村之间距离很近,按照政府划定的禁养区,村庄300米以内处于禁养区,找适合养猪的地区很难,华北上市公司以外的其他类型养殖主主体;不管将来经济发展到什么程度,西南地区的传统消费习惯是不会改变的,这个地区的产区和销区在一起,非常适合养猪。我们建议,全国五大主产区中,首选华北,其次是西南,再次东北,最后是西北地区。
想要会看会议精彩瞬间?想要听冯永辉讲解猪周期?想要了解最新的环保、猪肉进出口形势?进入直播页面,查看当天会议详情!
PC端点击:http://www.365yg.com/item/6501928966415188494
手机端识别进入:
- END -
(审核编辑: 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