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丹毒病原介绍

供稿:猪猪侠

点击:

A+A-

相关行业: 兽药

关键词:

    我要投稿

    猪丹毒杆菌是一种革兰阳性菌,具有明显的形成长丝的倾向,目前有些学者称它为丹毒菌丝。本菌为平直或微弯杆菌,大小为( 0.2-0.4)μm×(0.8-2.5)μm(图2.3.6-1)。本菌无运动性,不形成荚膜和芽孢,超微结构(图2.3.6-2)。本菌在病猪体内和培养基内其形态有所变化,在病料内的细菌,单在、成对或成丛排列,在白血球内一般成丛存在(图2.3.6-3),在陈旧的肉汤培养物内和慢性病猪的心内膜疣状物中,多呈长丝状。

    培养和生化特性:本菌为微需氧或兼性厌氧菌,在普通培养基能生长,如加入少许血液或血清,并在10%二氧化碳中培养,则生长更佳,生长最适宜pH值为7.2 - 7.6,温度为30 - 37 ℃。液体培养基中,加1%葡萄糖及0.5%吐温-80,同时调正pH值,可促进生长。在麦康凯琼脂上不生长,过氧化氢酶阴性。猪丹毒杆菌在加5%马血清和1%蛋白胨水的糖培养基内可发酵葡萄糖、果糖和乳糖,产酸不产气,一般不发酵甘油、山梨醇、甘露醇、鼠李糖、蔗糖、蕈糖、松甜糖、棉实糖、淀粉、菊糖和水杨苷等,进行糖发酵时加酵母水解物于培养基内较好。本菌能产生H2S,不产生靛基质,不分解尿素,在石蕊牛乳中无变化,M-R及V-P试验阴性。丹毒杆菌在血液或血清琼脂平板上的菌落形态,由于来源不同,可出现三个型,即光滑(S)型、粗糙(R)型和中间(I)型,它们可发生互变。由急性病猪分离的菌落为S型,培养24h其菌落纤细、针尖大露珠样、透明、表面光滑、边缘整齐、直径小于1mm,在鲜血琼脂培养基上呈α溶血,菌体短细,毒力很强。在肉汤内培养轻度均匀浑浊无菌膜,有少量沉淀。由慢性病猪和带菌猪分离的菌株为R型,菌落大而厚,表面粗糙,边缘不整,菌体大,呈长丝状,毒力很低。在肉汤中培养时,明显浑浊,有多量沉淀。中间型的菌落性状介于上述两型之间。明胶穿刺时,细菌沿穿刺线向四周发育,呈试管刷状生长,明胶不液化,为丹毒杆菌的特征。

    抵抗力:猪丹毒杆菌表面有一层蜡样物质,因此对各种外界因素抵抗力很强,本菌的液体培养物封闭在安瓿中,可保持活力17 - 35年之久。在干燥状态下可活3周,尸体内细菌可活288d,阳光下10d仍存活,腌肉中和熏制之后能存活3-4个月。

    本菌对热较敏感,55℃经15min,70℃经5-10min死亡,但在大块肉中,必须煮沸2.5h,才能将其杀死。一般化学消毒药对丹毒杆菌有较强的杀伤力,3%来苏儿,1% - 2%苛性钠,5%石灰乳,1%漂白粉,3%克辽林5- 15min可把本菌杀死。本菌耐酸性较强,猪胃内的酸度不能将其杀死,因此可通过胃而进入肠道。


    (审核编辑: 猪猪侠)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