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地址:http://www.hntp.cn/
- 邮编:453500
- 联系人:业务 Q Q:2856376040
- 联系电话:15936565670 (朱经理)
- 邮箱:taipingpig@126.com
- 给我留言
首页>>技术指导>>详细内容
母猪产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诊治
发布时间:2015-06-05发布企业:河南太平种猪繁育有限公司人气:6983
母猪产后最容易患急性乳腺炎、子宫内膜炎、膀胱炎—肾盂肾炎综合征和产褥热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给养猪生产造成很大损失,应严加防范。
1 临床症状
约半数以上的感染母猪于24小时内就表现出产后泌乳障碍综合征(PPDS)的临床症状,泌乳量显著减少或完全无乳。临床检查的最佳时间是给仔猪哺乳时,感染母猪的排乳过程及维持时间短暂或缺乳。主要临床症状是发热(产后24小时以后的直肠温度高于40℃),若直肠温度高于40.5℃,往往随后出现严重的败血症或脓毒血症。提请注意,健康哺乳母猪在第1头仔猪出生后、分娩后12小时、分娩后24小时的正常直肠温度分别为(39.4±0.3)℃、(39.7±0.3)℃、(40.0±0.3)℃,这是一种生理性现象,并非病理性发热。若所产仔猪生长速度快,死亡率较低,就不能仅凭体温变化这一点认为母猪发生PPDS)。患PPDS的母猪精神差、厌食或不食,会发生便秘。此外,还有如下各自的特征性症状。
1.1 急性乳腺炎(中兽医称乳痈、奶癀)
由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感染引起,主要症状是一个或多个乳腺有炎性病灶,乳腺发热、肿胀;急性和严重的乳腺炎出现环死和化脓性炎症;重症患猪整个乳腺复合组织变硬,指压留痕。患病母猪乳腺乳汁量少甚至无乳,乳汁异常,色黄浓稠,含有脓样絮状物或血,有的稀薄如水样。还有一个重要的临床症状,就是母猪对仔猪感情淡漠,对仔猪的尖叫和哺乳要求没有反应,有的母猪常趴卧不让仔猪吮乳。毒血型或坏疽性乳腺炎,乳区全部肿胀,皮肤出现紫红斑、坏死,多预后不良,严重病例常造成死亡。
1.2 膀胱炎—肾盂肾炎综合征
由大肠杆菌、化脓性隐秘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猪放线杆菌等感染引起,临床症状依病情、病程而异。多数病例母猪呈亚临床感染,体温、食欲、精神、尿液均无明显异常,但排尿次数增多(1天多于4次),每次排尿量减少(每次少于1升),尿液排完后,排尿动作仍持续,有没尿尽的感觉。少数典型病例表现厌食、排尿频繁或排尿困难(用尽力气才能排出少量尿液)、血尿、脓尿。尿液一般呈血色或红棕色、浑浊,尿中含有黏液、血液及脓汁,氨气味浓。通常在排尿的后期可见带血或不带血的脓性阴道排出物。
1.3 子宫内膜炎(中兽医称恶露不尽)
病因是母猪难产、产道损伤、助产时消毒不严、分娩时间过长、死胎及胎衣碎片滞留、胎衣不下等引起感染。致病菌包括大肠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克雷伯氏杆菌等。表现为阴门红肿,不断从阴道排出黏性或脓性的红褐色、腥臭、污浊液体,先稀薄而后稠厚;常见母猪努责做排尿姿势,不愿哺乳仔猪。若及时治疗,1周内可治愈,若拖延可转为慢性,导致发情失常、屡配不孕。值得一提的是,产后最初1~3天常见阴道分泌水样的清亮至发白液体,即恶露,是正常情况,通常与子宫内膜炎无关。
1.4 产褥热(产后败血症)
母猪患上述疾病时,由于治疗不及时,致病菌及其毒素进入血液,为严重的全身性疾病。特点是高热稽留(41~41.5℃)、萎靡、战栗、食欲废绝、泌乳量骤减或无乳、磨牙、耳尖及肢端厥冷、呼吸急促,多数从阴门排出恶臭、红褐色污物,有的关节热痛,难于行走,极度衰竭或昏迷状。
2 常规治疗方法
2.1 抗菌药疗法
对有临床症状的,由大肠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G-菌)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G+菌)引起的乳腺炎、膀胱炎、肾盂肾炎、子宫内膜炎、产褥热等患病母猪,应采用抗生素疗法。有条件的应做药敏试验。也可选用对G+菌敏感的青霉素类、第1代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和对G-菌敏感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采用联合用药方式(如青霉素G+链霉素或青霉素G+庆大霉素)或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如得米仙(长效土霉素)或氟喹诺酮类。每头每次肌注用量:青霉素G 400万单位,链霉素150万~200万单位,4%庆大霉素10~20mL,得米仙10~20mL,2.5%氧氟沙星或0.5%恩诺沙星20mL,以上药物每日两次,3~5天为一疗程。
2.2 非甾体类(非类固醇)抗炎药(NSAIDs)疗法
用于PPDS的预防和辅助治疗。海正“氟欣安”或先灵葆雅“福乃达”(5%氟尼辛葡甲胺注射液)是动物专用的解热、镇痛、抗炎、抗应激和抗内毒素药物,可缓解和消除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炎和发热症状,同抗生素配合使用,对于控制细菌性感染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肌注用量是每50kg体重2mL,对重症病例有时需要在第2天再次使用。另外产后立即注射氟欣安或福乃达6~8ml,可降低PPDS的发病率,其机制是能抑制G-菌菌体破碎而产生的内毒素血症和抵抗由于饲养管理不善及环境不良因素造成的应激。
2.3 糖皮质激素抗炎疗法
对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在应用足量有效抗菌药物的前提下,也可配合使用地塞米松作辅助治疗,肌注一日量:15~20mg,利用其抗炎作用(缓解炎症局部的红肿、热、痛等症状)和抗毒素作用(能提高机体抗应激能力,对抗细菌内毒素对机体的损害,对感染毒血症的高热猪有退热作用),迅速缓解病情,渡过危险期。此外,地塞米松对治疗乳房水肿也有效(孕猪禁用)。使用地塞米松时要注意,尽量应用较小剂量,病情控制后应减量或停药,用药时间不宜过长,大剂量连续用药超过1周时,应逐渐减量,缓慢停药,切不可突然停药,以免复发或出现肾上腺皮质机能不足。
3 具体治疗方法
3.1 乳腺炎的治疗
3.1.1 应先冷敷后温敷,每天用温肥皂水毛巾按摩乳房3~5次,每次10~20分钟,并用手或吸奶器每隔几小时挤奶10~15分钟,排净残乳有助于消除肿胀和炎症,缓解疼痛,但坏疽性或化脓性乳房炎严禁按摩与热敷)。
3.1.2 肌注:青霉素G400万单位+链霉素150~200万单位+地塞米松10mg+催产素20单位,2次/日,连用3~5天。
3.1.3 乳房基底部普鲁卡因封闭疗法:青霉素G 320万单位,0.5%盐酸普鲁卡因40mL,乳房基底部封闭注射,即在乳房实质与腹壁之间的空隙,用封闭针头平行刺入4~8cm后注入,或分6~8个点注入乳房基底部周围,1次/日,连用3~5天。
3.1.4 对症疗法:病情严重有全身症状的,除用抗生素配合地塞米松的病因治疗外,还要强心补液,解除酸中毒、退烧等对症治疗。笔者试用下面验方效果较好:2.5%氧氟沙星20mL,地塞米松25mg,5%葡萄糖氯化纳注射液500mL,混合静脉滴注,同时,每6 小时外阴内侧注射催产素10单位,连用4次,可促使乳中病菌及毒素排出,提高疗效。并经常引导仔猪去拱母猪乳房并吸吮乳头。
3.2 膀胱炎—肾盂肾炎综合征的治疗
3.2.1 有条件的,对首发病例的尿液做药敏试验对指导用药极为重要。
3.2.2 庆大霉素、青霉素G、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抗生素或氟苯尼考,连续肌注5天,有较好疗效。
3.2.3 但对一些混合感染病例,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与氨基糖苷类联用仍是首选。
3.3 子宫内膜炎的治疗
3.3.1 抗生素疗法+抗炎疗法+催产素疗法。
3.3.2 5%碘酊5~10ml溶于500ml生理盐水后灌入子宫冲洗(不要用高锰酸钾),冲洗后及时注射催产素20~30单位,促进子宫炎性分泌物排出,最后用20~40mL注射用水稀释青霉素G、链霉素各200万单位或强效阿莫西林2g,灌入子宫。
3.4 产后败血症的治疗
全身应用大剂量的抗菌药物,补液时加入5%碳酸氢钠注射液或维生素C注射液,防止酸中毒。还可应用安钠咖、樟脑磺酸钠等强心剂及子宫收缩剂;加用钙剂可改善全身状况,增强心脏活动。
4 预防措施
要深入贯彻“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的理念,要勤观察猪群健康状态并测体温,查寻病因以克服和纠正各种致病因素,并采取如下措施。
4.1 药物预防
4.1.1 产后立即或最迟8小时内,对母猪全身使用抗生素,如肌注青霉素G400万单位+链霉素200万单位,2次/日,连用2天,或一次肌注“易速达”(头孢噻呋)10mL,或“得米先”(长效土霉素)15mL,这是目前产房常用的措施。
4.1.2 产前5天至产后7天,每吨饲料中添加如下抗菌药物:辉瑞“利高霉素-44”1.5kg或“金西林”1.25kg或腾骏“加康”400g或酒石酸乙酰异戊酰泰乐菌素预混剂(腾骏“骏安”、荷本“万乐福欣”、伊科拜克“爱乐新”) 50~70g(效价)或诺华“枝原净”(80%泰妙菌素)125g+15%金霉素2000g,或泰乐菌素110g。
4.2 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围产期各种应激因素
4.2.1 创造良好的产房环境条件。加强生物安全,定期清洗、消毒,减少各种传染性因素。产前用卫康、0.1%高锰酸钾、百毒杀或聚维酮碘溶液等消毒外阴和乳房,用手挤掉乳头的“乳头塞”及第1-2滴奶,使母猪顺利排乳。助产时要严格消毒。产房地面不能太粗糙,产床不能有毛刺,否则将损伤乳头。
4.2.2 为预防母猪因便秘和乳房水肿引起PPDS,提高母猪泌乳量,可添加腾骏“通用型乳乐健”,每吨饲料添加1kg。对乳房水肿,禁止穿刺,可加强运动,进行热敷或喂服“通用型乳乐健”,每天每头母猪添加100g,上午、下午各添加50g,拌料饲喂,充分混匀,连用7d。
4.2.3 分娩前1d,至分娩后2-3d,每天早晚两次测母猪直肠温度,及早观察发现病猪。如果分娩24h后,体温仍高于40℃,应进行预防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