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儿住上“空调房” 猪场实现“零排放”

供稿:刘刘刘

点击:

A+A-

相关行业:

关键词:

    我要投稿

      走进宽敞明亮的猪舍,只见肥嘟嘟的猪们在地上拱来拱去,偌大的猪舍里,闻不出丝毫粪尿味,甚至连苍蝇都不容易找寻到。在几台大功率风扇吹动下,猪舍里像“空调房”般凉爽。

      记者近日在北流市新诚畜牧有限公司养猪场内看到,白色的猪棚掩映在树木杂草丛中,既听不到猪叫声,更闻不到一丝臭味,置身这里,很难让人与养猪场联系在一起。“这是‘零排放’微生物发酵床,可将猪的粪尿转化为有机肥,猪圈里不产生臭气和氨气,更无需用水冲洗。”在猪舍内,猪场负责人胡名进从猪身下抓起一把暗褐色的泥土,放到记者鼻子跟前,里面闻不到一丝猪的粪便味。

      胡名进介绍,这项从国外引进的技术操作简单,只需在猪栏底部铺上厚厚一层由木糠、谷壳、玉米秆、花生壳等混合成的垫料,由于垫料内添加了特殊生物发酵菌种,借助猪群的跑动、翻拱,粪污就可自行发酵分解,“每平方米锯糠只需要50—60元。”

      污染治理一度困扰当地养猪产业。北流市是广西养猪大县,2008年至2011年,曾连续四年获得全国养猪调出大县奖励。市水产畜牧局局长郑德富介绍,目前全市有存栏量50头以上500头以下养殖户4100多户,5000头以上的养猪场有17家。由于养殖方式较为传统,粪便处理成为当地面临的纠结问题。

      50多岁的胡名进自1998年就开始养猪了,他回忆,当时采取的都是传统养殖方式,对粪便处理不到位,离猪场很远就能闻到臭味,所以养猪场只能选在远离村庄的地方。由于粪便污染到猪场周围的农田,胡名进每年都要拿出好几万元赔偿村民们的损失。

      更不划算的是,为冲洗猪舍,要耗费大量的水电,“仅用水这一项,按照我们当时8000头的养殖规模,每天消耗的水就有300多吨。”此外,污染易导致生猪疫病问题,这更让他束手无策,“疫病会增加死亡率、降低产仔率,会拖延生猪上市时间,并增加相应的防治成本。”

      “生态养猪”模式给胡名进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他算了一笔账:“以前每年至少请35名工人,现在6000多头生态猪只需7人管理,每天耗水不到30吨,每年可节电5万度,除去赔偿损失费,现在每年节省成本20多万元。”

      污染难题解决了,生猪质量也随之提高。“猪少生病,肉质会更好,我们养的猪比市场上一般生猪价格每公斤要高出1元左右,平均每头猪多卖100多元。尽管这样,我们的猪还是供不应求,往往没出栏就被预订一空。”

      目前,胡名进已建成生态环保零排放猪舍17幢,面积6000平方米,每年提供优化生物有机肥2000多吨,新增经济效益50多万元。“下一步我还要增建7幢猪舍,扩大生态养殖规模,争取年出栏生猪量突破两万头。”谈起未来的计划,胡名进信心满怀。

      [NextPage]

      郑德富介绍,目前全市共建有生态“发酵床”10多万平方米,生猪生态养殖基地到15个,年出栏绿色生态猪达35万头,已成为广西最大的生态养猪示范基地,“今后将大力推广这一生态养猪模式。”

    (审核编辑: 刘刘刘)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