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解码:内外夹击 物价调控难度高

供稿:刘刘刘

点击:

A+A-

相关行业:

关键词:

    我要投稿

      内地宣布以“组合拳”措施稳定物价后,全球金融市场受到冲击,大宗商品价格亦应声下滑。有分析憧憬中国面对的“输入型通胀”压力将减轻,从而令物价的升幅减缓,但更多分析相信,中国的调控正陷入“内外夹击”的窘境,对外主要是受制于弱势美元,无法左右大宗商品的长期走势,对内则是受制于流动性的过度泛滥,令调控效果大打折扣。在此形势下,通胀升温的趋势已经很难避免,政府应更多地采取收入补贴、减税等措施,帮助市民渡过难关。

    流动性泛滥推高通胀

      对于内地宣布的一连串调控措施,不少内地民众寄予厚望,认为07年这些措施收到良好效果,成功压抑了当时的物价涨幅。不过今时不同于往日,上一轮通胀主要是由于猪肉、食用油、牛奶等农产品发生真实短缺,在市场上一度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从而带动了整体物价的上扬。但本轮通胀却是由流动性过度泛滥造成的,再加上中央加强对房地产的打压后,大量资金被迫逃离楼市,转而投资炒作农产品,令内地的白糖、小麦价格均创历史新高,而大豆、菜籽油等期货产品亦创下阶段性新高。通胀气氛越演越烈,从而进一步推高了物价。

    美元走弱 商品价难跌

      另一方面,美国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令国际市场的资金亦泛滥成灾。由于依据美元定价的大宗商品更多依赖于美元的走向,中国虽然是最大的大宗商品消费国之一,实行货币紧缩政策亦难免对市场形成一定冲击,但总体而言,中国对大宗商品的影响力仍远逊美国。只要美元继续维持弱势,大宗商品就仍将处于上涨格局。

      市场盛传,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将出台一揽子控制物价上涨的措施,部分地方政府甚至出台了限价令、“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等招数,希望能减轻通胀造成的影响。但其效果受到不少质疑。许多学者认为,除了收紧货币政策和行政手段配合外,政府或可使用减税、派糖等方式来帮助市民渡过难关。

      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就建议,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抵御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的副作用,一方面对城市低保家庭进行收入补贴,免费发放收入券;另一方面对于种植主粮作物的农户提高补助标准,从而减轻涨价带给市民的痛苦。

    (审核编辑: 刘刘刘)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