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建死猪无害处理设施 兰溪养猪户直接向小溪抛死猪

供稿:刘刘刘

点击:

A+A-

相关行业: 食品深加工

关键词:

    我要投稿

     

     

           随着本报对钱塘江死猪现象调查的深入,死猪来源的谜团也逐渐露出水面。前天下午开始,记者沿钱塘江而上,一直走到兰溪,发现当地养殖户居然将死猪直接抛进附近沟渠,一旦大水来临,死猪将会冲到兰溪江,再漂到富春江,最后到达钱塘江。

      而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在发现死猪的地方,并没有建立无害化处理设施。

      [桐庐] 富春江打捞的死猪难以统计

      在之前的报道中提到,钱塘江的死猪来源主要是由富春江大坝泄洪而造成的,记者首先来到了大坝库区。

      呈现在记者眼前的大坝上游,虽有一些漂浮物但并不多。大坝打捞工人们说,泄洪之后,这里的垃圾少了很多,加上他们不间断的打捞,现在的垃圾就更少了。

      不过,打捞工人说,垃圾多的时候,四五百米宽的江面上,漂浮物一眼望不到头,当中夹杂的死猪更是不计其数。

      根据桐庐县富春江漂浮死猪防控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提供的数据,截至3月11日上午9时,他们打捞的死猪数量达364头。

      桐庐县环保局汪局长告诉记者:“我们环保部门打捞出来的364头死猪,还没有包括大坝库区电力部门打捞的数量。所以具体的打捞数据还没有统计出来,但可以肯定的是,桐庐打捞起来的死猪肯定比杭州要多很多。”

      不过,汪局长表示:“我们曾对大坝库区附近做过调查,并没有发现养猪户。”

      [建德] 死猪无害化处理可换柴油

      既然桐庐没有,那么死猪的来源会不会在富春江上游的建德呢?记者接着来到建德梅城镇继续调查。结果发现,此地的养猪户也不多。

      镇上有一家兽医药店。店内工作人员说:“你看看我们的药店就知道这里的养猪户多不多了。现在这里正在开发,养猪户越来越少。”

      记者离开梅城镇,沿与富春江平行的公路“白章”线行进,到达第三个站点三河乡。

      三河乡倪家村村民告诉记者,附近江里经常出现死猪漂浮,但他们同样不知道死猪的来源。不过,有村民提供了几户养猪场的地址。

      其中一位姓邵的养猪户说:“我们养的猪是由经济合作社统一联系销售的。一旦有死猪出现,我们也都会送到统一的无害化处理场进行深埋。”

      “送去一头死猪,能换回一斤柴油。应该不会有人把死猪扔到江里去的。”邵老板说。

    [兰溪] 发现直抛小溪的死猪

      紧接着,记者直奔兰溪,在兰溪附近的一个乡镇道路上,旁边就有两个养猪场。记者走近打探情况,第一家大门紧锁,有大狗把门。

      第二家虽然有人,但主人看到外人拒谈一切话题。理由是:“现在正是病发期。”

      猪场对面百来米远的田地里,有一位老人正在锄地,这位姓黄的老人向记者提供了一些线索。

      [NextPage]

      老人说,这里养猪的农民很多,有几十头的,也有几百头的,老人家也养了七八十头。

      “前段时间,看看猪的情况不对劲,就及时出手以相对低廉的价格卖掉了。因为现在发病的猪很多,死了不少。”老人说。

      “那这些死猪都怎么处理呢?”记者问。

      “那还能怎么处理,生病后没有死的就以很便宜的价格卖掉,死的就直接扔掉了,旁边的小溪里就有,你去看看。”老人转头指着左后方的小溪说。

      记者沿水沟往前寻找,大约走了百米,两头死猪赫然出现在眼前。

      一头几十斤重的小猪,周围飞舞着小虫。而不远处,又有一头百来斤的大猪躺在小溪中,任凭流水冲刷。看样子两头猪死亡的时间不长,尸体没有腐烂。

    五千养猪户有证的不过百家

      死猪出现在马路边的小溪里,当地有关部门又是如何监管的呢?

      记者来到兰溪市畜牧局,一名姓郭的副局长接待了记者。

      他介绍,兰溪是我省的养猪大县,不少农民都是以养猪增加收入。目前,兰溪的养猪户达到5000多家,平均每年出栏约30万头。这些生猪销往本地和义乌,其他地方也有少量。

      畜牧局主要是指导免疫、诊断和监督管理,以及疫情报告。

      郭副局长说:“生猪的正常死亡率在10%左右,我们会对这些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主要方式是深埋1米到1.5米。”

      同时,郭副局长也坦言:“我们一个局正式的干部员工只有10人,加上3名借用和4名临时工(司机等)也就10多个人,要监督几十万头确实很难。”

      “养殖户很多,又都是农民,因此,申办营业执照的很少,大约100家不到。”郭副局长说。

    当地尚未建立无害化处理设施

      了解完兰溪的情况后,郭副局长向领导请示后说:“我们一起到现场去看看,先把那两头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掉。”

      达到现场后,工作人员先检查了耳标。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头小猪肯定是没有到挂标的时间,一般情况下,小猪是在出生65天左右挂标。大猪的耳标很显然是被人为去掉了,估计是逃避责任。”

      随后,辖区街道领导、分管农业的吴副主任也来到现场。

      他说:“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严格检查,所有与兰溪江相通的河流都在我们的检测范围,这条小溪与兰溪江不通,所以就疏忽了。”

      不过,途经此地的一位当地村民却说:“这里距离兰溪江直线距离也就两三公里,如果出现前几天一样的大水,死猪肯定会冲到兰溪江里去。”

      约一个半小时后,街道找来两位当地村民,他们带着工具,在小溪的不远处,直接挖坑掩埋死猪。

      而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几名工作人员和两位农民,都没有穿戴防护衣帽或口罩,唯一的措施就是戴了一双手套。

      吴副主任说:“现在我们街道还没有无害化处理场,正准备规划建设。”

      [NextPage]

      当记者问起有无无害化处理经费时,郭副局长回答“很可怜”。

      此外,本报记者今天将继续沿江追踪钱塘江死猪来源。

    (审核编辑: 刘刘刘)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