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2008年5月)我国养猪业所存在的“隐患”

供稿:刘刘刘

点击:

A+A-

相关行业:

关键词:

    我要投稿

    当前我国养猪业所存在的“隐患”

      冯永辉(搜猪网/中国生猪预警网www.soozhu.com)

      自2007年5月份猪价开始大幅上涨一年多以来,目前我国养猪业快速恢复,目前已处于一个近乎“失控”的关键期。

      之所以称之为“关键期”是因为,2008年上半年是母猪生产的恢复是由之前的严重不足向基本平衡,最后向供大于求快速转变的时期,而这一转变直接决定了后市的生猪供应变化,将对远期的猪价,甚至是畜产品以及整个食品价格体系产生深远的影响,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运行。

      然而,如此重要的关键期却是处于近乎“失控”的状态。因为一年多以来,母猪存栏的增加速度非常迅速,导致了母猪存栏“不足-平衡-过剩”的转变过程中“平衡点”可能瞬间闪过,难以把握。同时在缺乏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的情况下,这种现象更加可怕。因为,如果政府无法及时准确地获得母猪存栏变化的信息,也就无法抓住最合适的时机,来采取措施控制母猪存栏,进而控制远期生猪供应,最终控制后市生猪价格,避免生猪市场陷入恶性循环的泥淖,避免生猪引发整个畜牧业,甚至是宏观经济的动荡。

     一、 当前的核心问题:母猪存栏量的变化失去控制

      1、前车之鉴:2006年的母猪存栏量失去控制导致猪价狂涨

      毫无疑问,2007年5月份以来的猪价上涨,虽然有粮价上涨、农民工劳动力价值回归等因素,但其主要原因仍是之前母猪的存栏量降至罕见低点,直接导致了生猪的供应严重不足。这一过程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6年1-6月份,生猪市场遭遇亏损,大量养殖户淘汰母猪,母猪存栏量下降;第二阶段,2006年6-12月份,淘汰之后又遭遇蓝耳病疫情,大量母猪死亡,存栏量继续下跌;第三阶段,2007年1-6月份,尽管猪价在2006年8月份以后便涨至成本线以上,开始盈利,但高热病疫情余威仍在,养殖户迟迟不敢补栏,母猪存栏量将至历史最低点。

      教训:母猪是生猪生产的“发动机”,政府若想生猪价格不出现大幅波动,就必须控制母猪存栏量的变化。而2006年的母猪存栏量显然是失去了控制,第一阶段时,养殖户亏损严重,此时政府应该出台“母猪补贴”等政策,减少母猪淘汰量。第二阶段时,政府应该及时发现、诊断疫情,并采取措施遏制疫情的蔓延。第三阶段时,政府应该在控制疫病的基础上,推广母猪保险,积极提供贷款,对规模养殖提供补贴。

      政府出台政策通过调控生产来调控市场,是为了弥补市场经济价值规律调节市场本身所存在的不足,但政府一定要掌握好政策出台的时机,控制政策所发挥的效应,否则极有可能适得其反。

    2、当前母猪存栏量失去控制的原因

      养殖户补栏母猪,扩大规模的动力主要来自以下三方面:第一,盈利水平,第二,疫病风险,第三,条件是否允许,主要包括新建猪舍征地、环保问题、技术实力等方面。当生猪市场进入三者均具备的时候,大量的补栏母猪“养猪热”便开始了,而三者中,政府相对容易能够控制的是第三和第二。而养殖户补栏首先考虑的是盈利水平和资金实力。

      2007年5月份开始猪价大幅上涨,屡创新高,盈利水平快速增加,这也就意味着养殖场/户资金实力的逐渐增强,当资金实力积累到一定程度,便开始扩大规模,而疫病情况也逐渐稳定,此时,新建猪舍征地、环保问题等政策的放宽无疑会给养猪业打了一剂“强心针”。

      打了针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药效的发挥失去控制,或者说政府并不知道药效发挥到了何种程度,也就是母猪存栏量究竟恢复到了何种程度。没有及时准确的真实信息是母猪存栏失去控制的根本原因。

     3、当前的母猪存栏量已超过均衡水平

      以山东、江苏两省公布的官方数据为例,看母猪存栏变化趋势。

      据山东省有关部门公布数据,山东省2005年年底能繁母猪存栏量是403.24万头,2006年第一季度末能繁母猪存栏量为312.72万头、第二季度为286.97万头、第三季度为303.29万头,第四季度为344.50万头,2007年第一季度为302.30万头。2007年6、7月份前后降至最低点在280万头左右,与05年相比下降30%左右。然而经过不到一年的恢复,山东省母猪存栏量已超过2005年底的最高水平,官方预计到今年二季度末,山东省存栏能繁母猪存栏将达455万头,同比增长65.3%。

      从江苏省母猪存栏变化可看出,2007年8-10月母猪存栏第一次快速恢复,进入2008年以后再次大幅增加。目前的母猪存栏量已达历史最高值。

      由于某些因素,官方公布的母猪存栏量数据与实际情况仍存在偏差。猪的生物学特性决定了母猪存栏量的恢复同样需要一定的过程。因此我们根据理论分析、调查评估,对母猪存栏变化了做了回归分析。变化趋势如图:

      即使春节前后的雪灾,以及汶川地震都对部分地区的生猪生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由于盈利水平的高位运行导致了母猪存栏量的增长趋势仍难改变。评估分析认为,母猪存栏量在2008年5月份前后达到了均衡水平线,目前已经超过均衡水平线,向供大于求的方向转变,且回归分析认为母猪存栏仍会持续增加。

    二、 流通、屠宰环节的利益变化趋势

      用猪肉价格与出栏肉猪价格的价差来衡量流通、屠宰等环节的利益。

      去年猪价上涨以来流通、屠宰环节的头均盈利达到了历史最高,接近10元/公斤,远远超出正常的5元/公斤左右,但屠宰企业仍亏损,其主要原因在于猪源短缺,而运营成本较高,导致入不敷出。因此,随着母猪存栏量的持续增加,后市的猪源问题将得到解决,同时生猪存栏量的增加将为流通屠宰环节带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三、 后市行情的预测

      预测原理:母猪存栏与生猪价格的关系

      猪的生物学特性表明,母猪在补栏后3-4个月达到体成熟可以配种,之后需要114天的妊娠期,产仔后,仔猪需要5个月左右方可出栏,因此,全程算下来12-13个月。也就是说今天的母猪存栏量直接决定了一年后的生猪出栏量,也就决定了一年后的生猪价格,请参考上图。因此,预测后市的生猪价格走势就要首先关注当前的母猪存栏变化情况。

      2007年母猪存栏补栏形势显示,2008年6月份开始生猪供应将开始增加,猪价将进入下滑期。目前市场基本应验。

    上涨期超常 下滑期也超常?

      本论猪价上涨期维持了23个月左右,创历史之最,但这并不意味着下滑期也将超常。上涨期超常的原因在于补栏缓慢,存栏严重不足等。而下滑期的长短是由生猪供应的增加幅度来决定的,因此,2007年7月至今,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母猪存栏便完成了“严重不足-供求平衡-供大于求”的快速转变,那么,生猪的出栏也将在2008年7月到2009年7月剧烈的增加,尤其是当先补母猪的第二窝和后补母猪的第一窝重叠时,生猪供应将在原有基础上再大幅增加,也就意味着,2008年年底的生猪供应量就极有可能再次剧烈增加。因此,下滑期不仅不会超常,还有可能上演2007年5月份后猪价上涨的“反版”而非“翻版”——快速、大副下跌!

    母猪大量补栏后的粮价上涨会维持高猪价?

      决定猪价高低、走势的根本因素是生猪供求关系,而非成本线。粮食价格的上涨可以推动成本线上涨,但不会改变供求格局,也就不会改变下跌势头。相反,粮价上涨导致生猪成本线上升带来的恰恰是养猪亏损的提起出现。

      若不考虑粮价上涨问题,2009年3月份后有可能出现亏损,但若考虑到粮价上涨,那么2008年年底亏损就可能提前出现。

    亏损期将维持多久?

      现在是“关键期”的关键就在于,假如目前开始对已经“失控”的母猪存栏量变化采取积极控制,那么2009年开始的亏损期就会缩短,亏损程度就会减轻。否则,继续让本以超出正常水平的母猪存栏量持续增加的话,后市的生猪供应就有可能远远的高于需求,届时猪价会跌得很惨!亏损程度就将相当严重!而亏损期维持的时间长短是由生猪的出栏量决定的,也就是由母猪的存栏量决定的。亏损前不杀母猪,生猪供应不减少至供不应求,亏损就不会结束。因此,亏损期必须淘汰、宰杀过剩部分的母猪。然而目前养殖场的资金实力已经相当雄厚,亏损时若谁都比谁能扛,都在等着别人杀母猪的话,那么这次的亏损期就一定是一个超常的亏损期!也将是一个赔得超惨的亏损期!

    四、 猪肉可能引发的“灾难”

    猪肉少了都涨价 多了呢?

      2007年以来由于猪少价高而引发了整个食品价格体系的上涨,甚至给整个宏观经济带来了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猪肉真有如此巨大的能量?

      2006年全国猪肉产量5197万吨左右,而牛羊肉加禽肉等总共才2854万吨左右,也就是说假如生猪存栏下降一半,那么造成的猪肉供应空缺将导致牛羊肉、禽肉生产要翻倍才可填补,也就意味着牛羊肉、禽肉、禽蛋等畜产品的需求会大幅增加……因此,猪价上涨才导致到了畜产品的大涨价,整个食品体系价格上涨。

      于是去年开始家禽生产在需求“非正常”增加的拉动下,存栏量快速增加。这种替代性的“非正常”需求增加迟早要“还”的,一旦生猪生产开始恢复,母猪存栏增加、生猪出栏增加,那么这部分已经被拉起来的生产就会遭受灭顶之灾!禽产品价格暴跌就将难以避免!

      然而,目前母猪存栏量已经超越了正常水平,且处于“失控”状态,还将持续增加下去。那么如果全国生猪存栏增加一半,家禽业,整个畜牧业将会怎样?——一场灾难!畜牧业将由此进入恶性循环!甚至整个农业都将受到牵连。

     流通屠宰环节将成为“灾难”的短暂受益者!

      生猪、家禽生产同时出现供大于求的最大受益者除了终端消费者外,就是流通屠宰环节了。大量廉价而充足的原材料为屠宰企业提供了赚取最大利益的难得机会。

      于是,两个恶性循环便以养猪业为核心形成了:猪价高时,猪源少,屠宰企业入不敷出赔钱,养殖户赚钱;猪价低时,猪源充足,屠宰企业压价,养殖户亏损,屠宰场赚钱,最终养殖户不堪亏损,杀掉母猪,母猪少了猪源就少了,猪价再次高涨……如此,产业链上下游便形成的并非是共赢,而是恶性循环!

      另一个便是:猪少了,猪价高,禽肉禽蛋等畜产品价涨,于是利益驱使,生猪、家禽存栏均增加,但由于母猪存栏增加与生猪供应增加存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差,于是增加势头无法遏制,最终猪多了、禽也多了,双双亏损,亏到底开始杀猪、杀鸡……如此,整个畜牧业便陷入了恶性循环!

    五、 建议、措施

      这些恶性循环的源头均是母猪存栏量的“失控”,因此,抓住当前处于关键期的时机,应及时准确的了解真实的母猪存栏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避免恶果的出现。建议以下措施:

      1、 首先建立一个高效率的信息采集、处理分析系统,及时、准确了解存栏结构的变化趋势。

      2、 加大宣传力度,及时发布预警报告,将监测的存栏结构变化,以及市场风险、应对预案及时向广大养猪界人士发布,让其充分认识当前大量补栏母猪的严重后果。

      3、 暂停母猪补贴、生猪补贴,对扩建猪场在征地、环保、金融贷款方面加以控制,遏制“养猪热”的疯狂势头。实践证明,母猪补贴、生猪补贴是受欢迎的、应该补的,但最恰当的时机是在行情进入亏损期,而非高盈利期。

      4、 加强对流通屠宰环节的管理,建议着手研究生猪保护价收购政策。

      5、 着手研究对蛋鸡、肉鸡的补贴政策。

    (审核编辑: 刘刘刘)

      回盛股份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