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我国生猪市场分析回顾及2006年走势预测

供稿:刘刘刘

点击:

A+A-

相关行业:

关键词:

    我要投稿

      2005年我国生猪市场分析回顾及2006年走势预测

      冯永辉(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信息与市场研究部)

      我国生猪市场在经历了自2003年8月至2005年9月共长达26个月的盈利期后,于2005年的10月份快速下跌至亏损线以下,然而,在活猪价格及养殖盈利快速下跌的同时,猪肉以及猪肉价与活猪价之间的价差却仍保持在历史较高水平,生猪贩运商、生猪屠宰企业以及猪肉销售商盈利可观。究竟是那些原因导致生猪市场迅速由盈利转入亏损?在活猪价暴跌的同时,猪肉价以及两者之间的价差缘何仍保持在较高水平?2006年生猪市场能否重新由亏损期回升至盈利期?何时能会升至盈利期?……笔者就业界普遍关注的这些问题进行了跟踪、研究和分析,特撰此文,以飧读者,仅供参考。

      1 2005年猪价走势及分析

     

     

      图1 2003年-2005年全国活猪平均价格走势

      1.1 猪价走势:非典过后持续攀升-2004年9月份涨至历史高点-缓慢回落至2005年8月份-2005年9月份后快速下跌

      如图1可知,我国生猪市场在经历了“非典”磨练后,整体呈倒“V”字形走势,可分解成为5阶段:

      (1)2003年5-11月份“第1次快速上涨期”:非典时期,全国活猪价跌至低估,随着非典的结束,非典期间宰杀母猪、补栏停滞所造成的生猪供求矛盾突出开始拉动活猪价反弹,从5月的5.78元/kg涨至11月的7.66元/kg,本次上涨共历经7个月,涨幅:32.5%。

      (2)2003年12月-2004年3月“平稳期”:活猪价从2003年12月份的7.62元/kg涨至2004年3月7.9元/kg,4个月仅上涨3.7%,相对平稳。

      (3)2004年4-9月“第2次快上涨期”:受禽流感疫情刺激,猪肉消费快速上涨,同时因非典期间造成生猪及种猪存栏下降,以及受饲料价格大幅上涨、玉米霉变事件等多种因素影响,全国各地活猪价格出现历史罕见的快速飙升,活猪价从2004年3月份的7.9元/kg迅速涨至9月份的历史最高点9.66元/kg,6个月左右上涨了22.3%,期间猪价及盈利水平虽高,但因生猪出栏量少,所以养殖盈利面小。

      (4)2004年10月-2005年8月“平稳下滑期”:因第2次快速上涨期期间,猪价高,养殖效益好,导致生猪、种猪存栏快速上涨,出栏的增加在此期间缓慢释放,全国活猪平均价格从2004年10月的9.54元/kg下跌到2005年8月8.02元/kg,历经了11个月,跌幅为22.7%,维持了近一年的高价平稳,期间生猪出栏量大,价格高,养殖盈利面广,盈利水平高,是养殖户真正的“丰收季节”,但正因为此,种猪存栏迅速攀升,为后市下跌买下伏笔;。

      (5)2005年9月-2005年11月“快速下跌期”:全国活猪平均价格从7.75元/kg迅速跌至6.75元/kg,期间国内多数地区跌至6.4元/kg以下,亏损严重。

      受11月期间,国内部分省份发生禽流感疫情影响,12月份活猪价格呈现反弹势头。

      1.2 猪肉与活猪价差走势:活猪价虽跌 价差却仍保持高水平 购销屠宰环节盈利可观

     

     

      图2 2002年-2005年全国活猪、猪肉平均价格以及价差走势图

      长期以来,我国生猪养殖与生猪购销和屠宰环节利益分配严重失衡,而生猪养殖作为整个产业链的主体,风险最大而利润最低,处于弱势地位,这种形势在近两年变得日趋严峻,屠宰环节的高盈利以及生猪购销、屠宰、销售环节缺乏有效的法律制约条件,导致了“注水肉”“病死猪”等“问题猪肉”所带来的食品安全事件频发。

      如图2,在2003年非典以前,猪肉和活猪价格之间的价差维持在4-4.6元/kg左右,也就是说一头出栏体重100公斤、屠宰率75%左右的活猪,从出栏、收购、运输、屠宰到带骨猪肉上市,除去内脏等下脚料部分不计,便增值150-250元/头,若计内脏等其他销售收入,则增值近300元/头左右,而养殖户养一头猪的盈利则仅在30元/头左右!

      非典过后,随着终端猪肉消费的上涨,猪价回升,但活猪与猪肉之间的价差也随之拉大,2003年11月价差拉大至4.84元/kg,之后至2004年5月份左右,在4.65-4.85元/kg;2004年8月份后价差攀升至5元/kg以上,11月达罕见的5.52元/kg。此时活猪、猪肉价均较高,养殖环节头均盈利在290元左右,价差所带了的购销、屠宰环节增值盈利空间达近400元/头。此后,随着活猪及养猪盈利的回落,猪肉价虽亦有回落,但回落速度、幅度明显较小。待2005年9月份活猪价格跌至7.75元/kg时,猪肉价格仍在13元/kg,价差维持在5.25元/kg;当10月份活猪价格暴跌至6.98元/kg,部分地区甚至跌至6元/kg以下时,猪肉价仅下跌至12.34元/kg,价差不仅没有缩小,反而上升至5.36元/kg。此时养殖环节头均盈利-80元左右,而购销、屠宰环节增值盈利空间仍保持在近300元/头。

      因此不难看出,在生猪市场一片飘红的时候,养殖户赚钱了,但中间商和屠宰企业赚的更多。当生猪市场在2005年10月份进入亏损,养殖户赔的一塌糊涂,感受着“刺骨的严寒”的时候,中间商和屠宰企业却在大把大把的数着钞票,继续享受着丰收的喜悦。

      养殖户承担了整个产业链最大的风险,但在利益分配方面却始终处于最底层,中间商、屠宰企业则旱涝保收。如何解决各环节利益分配不合理以及构建养殖户与屠宰企业利益共同体,共同承担市场风险是解决当前“注水肉、病死猪肉”等食品安全事件频发需要重点考虑的一个方面。

      2 2005年生猪盈利情况

      尽管以养猪业为核心的产业链个环节利益分配不合理,但养猪盈利情况所带来的影响确实广范而深远的,它可以对仔猪、种猪补栏产生直接影响,以此判断后市走势,又可以波及饲料需求,是判断养猪生产形势的重要参考。

     

     

    图3 全国生猪养殖平均盈利情况

      如图3,我国生猪养殖盈利可分为三大阶段来分析:(1)2003年“非典”前长期处于“微利-亏损期”:2002年全年每头平均盈利仅6元钱左右,生猪市场供大于求,生猪存栏量大;(2)2003年“非典”期间长达半年之久的“深度亏损期”:2003年3-6月份每头平均亏损52元左右,最严重时亏损115元/头,期间生猪、母猪存栏量大幅下降,对后市影响深远;(3)2003年9月份后进入长达24个月的“高盈利期”:2003年7月份生猪市场便由亏损期进入盈利期,9月份便进入高盈利期,一直持续至2005年8月份,共维持了24个月,期间最高盈利可达300元左右,全程平均盈利172元/头,为史上罕见!(4)2005年10月份进入“亏损期”:2005年9月养殖盈利进入微利期,10月便转入亏损期,因前期仔猪、饲料成本较高, 10月、11月平均亏损50元/头,而实际亏损程度高于此数字,多数地区亏损在100元/头以上。

      3 综合剖析猪价下跌原因

      通过上文分析,我们对活猪价格走势、养殖盈利情况基本已清楚了,从市场经济学的角度看,一般性的商品,其市场价格走势多为倒“S”形或者“W”形,均可理解为“正玄曲线”。这是市场经济杠杆原理的体现,市场供求关系起主导作用。养猪市场倒“V”字形的走势其实是变形了的倒“S”形或者“W”形,其波峰维持时间长,波幅大,而波谷维持时间短,波幅小。这种走势是由多种因素导致供求关系变化决定的,不能以以往的周期性规律进行推测。下文从供应、需求、成本以及购销环节出发分析猪价下跌。

      3.1 根据前期补栏分析生猪供应变化:供应的变化在市场波动中占主导地位

      猪肉作为我国居民传统的肉类消费主体,其需求变化规律性较强,变化较小,因此供应的变化在市场波动中占主导地位。我们从种猪的补栏、存栏角度出发判断不同阶段生猪的供应变化。

     

     

      图4 全国仔猪平均价格走势及种猪补栏指数变化

      如图4,仔猪价格基本与种猪补栏指数变化趋势同步,反映出仔猪价格的变化可以刺激种猪的补栏。值得关注的是其走势与活猪价格和养殖盈利略有不同。即:种猪补栏相对滞后。“1”为正常水平线,种猪补栏真正大幅上涨是在2004年的3月份开始的。之前虽然活猪价格、养殖盈利均早已超出正常水平,但种猪的补栏始终未达到旺季,而且,非典对种猪的补栏影响非常大,所导致的缺口在之后长期未得到弥补。2003年全年的补栏水平非常低,种猪的存栏率远低于正常水平。随着2004年补栏的逐渐旺热,分析认为,2004年第三季度能繁母猪的存栏水平才恢复至非典以前,也就是猪价以及盈利水平从最高点开始回落时,此时开始向供求平衡的方向转变。由于2005年8月份以前,生猪行情好,仔猪价格保持高价位,种猪的补栏一直处于旺热状态,因此,种猪的存栏率在2005年下半年时已达到非常高的水平。生猪后市供大于求的现象开始出现。

      具体到阶段上分析:由2004年3、4月份后种猪补栏进入旺季推算,二元母猪在补栏后4个月左右达到体成熟,配种,再经过近4个月的妊娠,产仔,仔猪1个月后出售育肥,再经4个月后出栏上市。以此推算,2005年的5月份开始,仔猪出售迎来旺季,9月份开始,生猪市场将迎来出栏旺季。因此,活猪价格自9月份开始大幅下跌确在情理之中。而且后市生猪供应将维持较长时间的供大于求。

      3.2 猪肉消费需求变化分析:生猪市场相对已较为成熟

      我国猪肉消费呈以下几大特点:(1)主体性:猪肉在我国肉类消费中占主体地位,生猪市场自改革开放后就已进入市场,经过20多年的市场经济杠杆调节,其供应和需求基本进入平稳期,生猪市场相对已较为成熟。因此其消费和供应均在一定的范围内互相拉动,互相制约,互相调节,任何一方出现较大变化,市场便会很灵敏的反映出来。因此,总的来说,需求相对变化较小。(2)季节性:受传统消费习惯影响,虽然总体上猪肉消费的总量上变化不大,但我国猪肉消费呈现较为明显的季节性,即冬春季节消费旺,夏秋季节较淡。据有关统计,前者比后者需求强1/3左右。主要因素为:冬春两季节日较多,南北方有杀年猪、做腊肠、备年货的习惯,另外,冬春季节寒冷,人们饮食结构中肉食品较多。(3)替代性:在肉类消费结构中,猪肉、牛羊肉、禽肉以及禽蛋、水产品等均有互补、互替作用,如冬春季节天气寒冷,水产品生产淡季,肉类消费就会增加,夏季水产品生产旺季,且天气炎热,蔬菜水果供应充足,则肉类消费就会较少,互相替代。再如,禽流感导致禽肉、禽蛋消费大幅下降,水产品、猪肉和牛羊肉消费就会增加。

      同时,猪肉的价格和消费者的购买力是影响需求的两大主要因素。总体来看,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猪肉的潜在市场正在不断开发,需求不断增加。

      2005年6、7、8月份期间四川发生猪链球菌事件,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猪肉的消费,牛羊肉、水产品等趁机替代猪肉,导致了活猪积压推迟出栏,屠宰企业猪肉库存增大。

      3.3 生猪生产成本分析:前期成本高导致实际亏损较预期严重

      饲料在养猪生产中占总成本的75%左右。我国生猪主产省正在向黄淮流域和东北地区粮食主产省转移,现选择养猪大省兼粮食主产省河南饲料价格作生猪生产成本分析。

     

     

      图5 2002年-2005年河南省玉米、豆粕、小麦麸价格走势

      如图5可知,2002年至今,玉米、豆粕和小麦麸价格互动性较强,但总体看,在畜禽配合日粮中地位日益重要的豆粕价格波动最为剧烈,最低时1.8元/kg,最高时近3.6元/kg,波动强烈,而且波动频繁,因此作养殖成本分析,不得不关注豆粕价格走势。2004年是养猪业的丰收年,猪价大幅飙升带动了饲料价格的上涨(互为推动、制约),进入2005年后,饲料原料价格较为平稳,玉米、小麦麸长期维持在1.2元/kg和1.1元/kg左右小幅震荡,9、10月份出现先涨后跌的大幅波动。分析认为,9、10月份正是生猪市场的拐点,一方面出栏大量增加,饲料需求旺盛拉动了饲料原料价格的上涨,一方面,随着供应的大幅增加和其他因素导致的10月份活猪价暴跌导致养殖亏损,购买力下降,拉动饲料价格回落。

      因此分析认为,生猪生产中的饲料成本在下跌的前期稳中有涨,导致了10月份后进入亏损期时的亏损程度高于预期。

      仔猪生产及疾病防治等成本占总成本的25%左右,2004年养猪业的高盈利伴随着种猪、仔猪的高价位同时出现,因此,高价位购进的种猪、仔猪自然提高了生猪生产的总成本;同时,近两年各地猪病增多,母猪年产活仔猪数下降,成活率低,也导致了自主生产成本的上涨,还导致了生猪疾病防治成本的增加。

      因此,综合来看,饲料、仔猪生产及疾病防治等成本的增加加重了猪价进入亏损期后的亏损程度。

      3.4 购销环节分析:购销受阻导致活猪价跌而猪肉价坚挺

      上文已经对生猪养殖和购销、屠宰等环节的利益分配不均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购销、屠宰等环节在利益分配中占主导地位导致了以下几种现象的出现:(1)屠宰行业混乱,私宰点屡禁不止,越查越多;(2)在利益驱使下,病死猪肉、注水肉事件频频发生;(3)生猪养殖户对猪贩子依赖程度高,一旦猪贩子受到打击,短时间内养殖户出栏生猪积压,出现卖猪难问题;(4)屠宰企业资金实力雄厚,加工、储存力强,猪肉行情差时可增加库存,待行情好时降低库存,抗市场风险力强,始终保持产业链中的主导地位。

      2005年6、7月份四川发生猪链球菌事件,累计报告人感染猪链球菌病206人,其中死亡38人。事件发生的原因在于:散养农户私自屠宰生猪,导致猪链球菌通过接触而传染给人。事件发生后,国家有关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行动治理屠宰行业。商务部8月28日透露,为加强生猪屠宰管理,将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商务部已讨论通过《生猪屠宰管理条例(修改稿)》,并上报国务院法制办审定。同时自9月份开始在全国各地打击私屠滥宰,对肉类加工企业的生产进行监督抽查,以此保证国庆期间肉类食品的安全。

      国庆期间各地对私宰户私屠滥宰行为的打击,同时对规模肉类加工企业的监督抽查,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节日临近,猪贩子反而少了”的现象发生,散养户预出栏活猪积压,收购受阻。据调查,国内不少地方在国庆前后均出现此现象。导致活猪价格暴跌。

      与此同时,猪链球菌事件期间,猪肉消费大幅下降,出口受阻,导致大型肉类加工企业猪肉库存增加。国庆期间,猪肉消费较旺,肉类企业纷纷释放库存猪肉。从而保持国庆前后猪肉的供销基本平稳,猪肉没有出现如活猪价暴跌的现象。

      综合分析认为,生猪出栏的释放式增长是决定供求关系变化的主导因素。也是猪价暴跌提供了基础,但并非催化因素。

      4 2006年生猪市场走势预测

      分析过猪价走势后,不难看出,猪价下跌是在情理之中的,属正常现象,但猪价暴跌虽有其合理性存在,属非正常现象。若按正常生猪供应、需求分析推算预测,10月份至年底的全国活猪价格应该在7.2-8.4元/kg的价位波动,因为,这段时间猪肉消费较旺,而生猪出栏量也大,因此,猪价应该在正常价位平稳震荡才对,而且养猪市场将会迎来购销两旺、全面盈利的可喜局面。真正进入亏损期应该在春节过后需求回落,而出栏持续增加的2006年一季度。

      但是既然此轮暴跌现象已经发生了,而且在猪价暴跌过后国内发生了对家禽市场影响深远的禽流感疫情,生猪后市的走势将如何呢?

      4.1 购销环节畅通后 短期内猪价将回归之理性价位

      既然生猪市场基本面是平稳下跌,而猪价暴跌受催化因素影响,属非正常现象,那么待催化因素不再作用后,生猪市场便将会回归理性,全国活猪价格则应该反弹至7.2-8.4元/kg的预期正常价位波动。

     

     

      图6 外省市输入上海生猪价格走势

      上海作为我国第二大生猪输入省市,年需输入800万头左右生猪,仅次于广东省(年需输入2000万头左右生猪)。其输入生猪主要来自于河南、山东、江苏、浙江等地,因此,选取“外省市输入上海生猪价格走势”来判断我们的预测。如图6,10月上旬外省输入上海三元猪价格迅速由7.2元/kg左右跌至6元/kg,之后小幅反弹至6.8元/kg左右,平稳震荡至12月中旬,12月中下旬开始上涨至7.2元/kg,回归至理性价位,且仍保持上涨势头。

      因此,单从短期分析看,春节前猪市会由亏损反弹至微利,并维持两个月左右,春节过后,随着需求的下降和出栏的继续增长,有望再次下滑之亏损期。

      但是,猪价暴跌期间发生的两件事件需要认真评估方能对我们的预测提供支持:第一件事件是“猪价暴跌期间宰杀母猪现象发生的面和深度”;第二件事件是“禽流感疫情对猪肉需求的拉动程度”。

      4.2 解析猪价暴跌产生的影响:维持了一个多月的宰杀母猪现象并未对能繁母猪高存栏率的现实造成根本性的影响

      2005年10月上旬,国内各地出现猪价暴跌,多数地方跌至成本线以下,亏损严重。但养殖户多选择暂时观望,推迟出栏,期待并等待行情反弹,育肥户补栏暂停,预售仔猪滞销,母猪养殖户不得不自家饲养,未出现宰杀母猪现象。但直至11月,国内多个省份发生禽流感,禽产品消费大幅下降时,养猪户寄希望于禽流感刺激猪肉消费上涨从而拉动猪价反弹,但此时仍无反弹迹象,浙江、四川、河南、福建、湖南等地均出现了宰杀母猪的现象。据调查,此次宰杀母猪的多是母猪质量差的散养户,且量并不大,规模养殖户/场多为正常有计划的淘汰多胎次、生产性能差的母猪。此种现象一直维持了一个多月,直到12月上旬仍有地方发生。但总体评估分析来看,并未对能繁母猪高存栏率的现实造成根本性的影响,但削减了生猪市场后市向供大于求转变的动力。

      10-12月期间,育肥户仔猪补栏停滞,但只是转由母猪养殖户饲养,存栏并为大幅下降,同样推知后市生猪供应不会有大的下降。种猪补栏放缓将从源头上减弱后市的供应。

      4.3 禽流感对生猪市场的刺激

      2005年以来,中国共有11个省区、23个地市、30个县(市区)、55个乡镇、112个村发生30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共有15.82万只禽发病,死亡15.12万只,扑杀家禽2222.58万只,6例人感染禽流感。禽流感疫情对国内家禽养殖业造成了重创。禽产品消费大幅下降,但从目前看,猪肉的替代作用并未使猪肉消费受到较大的拉动,由图6可知,禽流感期间活猪价格并未强劲反弹,进入12月份后,国内多个禽流感疫情点解除封锁,猪价才开始反弹,其主要因素是因为南方制作灌肠、腊肉等置备年货的内在需求拉动了猪肉消费需求的上涨,而非禽流感疫情的拉动。据调查,12月份四川本省猪肉消费上涨一成以上。因此,综合评估分析,禽流感疫情并未对猪肉消费起到大的拉动作用。

      综合以上各点,禽流感疫情和猪价暴跌期间宰杀母猪现象影响程度有限,并未对种猪和生猪的存栏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对远期的预测影响度也很有限。后市生猪市场仍主要受“前期种猪补栏量大导致后市生猪出栏释放式增长”和需求变化影响。

      短期预测:春节前,南方各省大量制作灌肠、香肠等猪肉制品和之后北方各地以及肉联厂即将进入置年货阶段,猪肉消费需求将呈上升势头,全国活猪平均价格将在7.2-8.4元/kg。但是最大的变数仍在于春节期间,各地部门为保证节日期间食品安全,将再次严查整顿屠宰行业,购销环节是否会再次受阻?从而再次上演节日期间活猪价格不仅没有上涨反而大幅下跌的非正常现象。分析认为,节日前夕屠宰企业增加屠宰量备货以满足节日期间城市居民消费,节日期间,农村消费市场需求上涨,因此全面的需求上涨将会对猪价产生支撑,再次暴跌的可能性不大。

      远期预测:春节过后随着需求的回落,出栏的持续增加,猪价可能将再次回落至亏损线以下,但亏损程度有限,预计养猪盈利将在“微利-亏损”中维持至2006年的下半年,2006年上半年的亏损将导致种猪、生猪补栏下降,从而在2006年下半年随着需求的转旺,开始进入新一轮上涨周期。因此,2006年生猪市场有可能呈“上半年亏、下半年赚”的局面。

    (审核编辑: 刘刘刘)

      回盛股份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