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贵一元到底贵在哪

供稿:刘刘刘

点击:

A+A-

相关行业:

关键词:

    我要投稿

      企石镇新南村的村民,已经两天没在新南市场买到肉了。对此,肉贩与管理方各执一词:肉贩说,管理方强行要求到镇里的食品公司买肉,价格比他们平常的渠道每斤贵上一元;管理方说,食品安全第一,肉贩的私宰猪肉不能卖。

      对这二者的说辞,窃以为应有一番辨析。肉贩的角度,是从价格而言,属于买卖中的技术问题;管理方的说法,是一个价值判断,事关公益。很明显,双方的理由,并没站在同一块石头之上。

      既然如此,对谁是谁非的判断,我们就必须搞清楚其中的逻辑关系。

      首先是价值判断。猪肉是菜篮子的主角,确保安全,理所应当。“一把刀”屠宰“放心肉”,是现阶段的有效手段,确保一镇猪肉的安全,要求肉贩们从指定公司批发猪肉,理论上说得过去。管理方的做法,不缺支持。

      事实上,从肉贩们的表态来看,他们对此不但认同,甚至还有些欢欣:如果能有一个公平的价格,他们很乐意去食品公司买肉。相比凌晨两三点起床去外地买猪的舍近求远,他们并没傻到甘心放弃休息。

      在价值判断层面,双方有一致的立场。也即,管理方的理由,虽然有“私宰猪肉”这一层现实因素,却并不能驳倒肉贩。肉贩并没有反对他们“确保安全”的价值取向。为什么仍有私宰,乃事出有因。

      这个“因”,当然是那一元钱的差价。卖肉固然获利丰厚,但一斤肉贵上一元,对肉贩利润空间的影响,当显而易见。因为,肉贩不可能将这一元钱全部转嫁给消费者。就算能全部转嫁,消费者利益的保护,也必定成为随之即来的更广泛问题。

      对此,管理方的解释是“要缴税、检验、管理”。这个解释,至少有两个不明:

      其一,检验固然需要花钱,但肉贩从隔邻县城买来的生猪,是否就没经过检验呢?此外,更关键在于,检验的费用分摊到每斤肉上,具体是多少钱?

      其二,管理的费用是指哪些费用?依照有关政策规定,个体工商业主的一些管理费用是国家已经免征了的。既然有“管理”这一项,具体的收费项目及数额当有明示。

      相比之下,肉贩与管理方的道理交锋,肉贩的表态更为妥帖。管理方也只有将这三项的具体数额解释清楚,并分摊计算到每一斤猪肉之上,这一元钱的差价才有充足的说服力。不然,贸然增加的一元钱,很难不让人产生联想。

      翻阅国务院和广东省关于生猪屠宰的规定,“防止垄断、鼓励竞争”几乎是生猪肉品销售的必奉规则。以大一统来加强安全控制,但如何在大一统的局面下实现竞争,这需要管理方面再仔细斟酌。

      我们能确定的是,并不只有某地的检验才让人放心,只要是严格的检验,在哪检都一样。

      市场从来就可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如果只能借检验之名小范围过关,那森严的壁垒只怕会将规则彻底破坏,市场里最终诸侯林立。小范围的割据,只会形成一个又一个封闭的王国,不能肥了国王,却瘦了百姓。

    (审核编辑: 刘刘刘)

      回盛股份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