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CPI还有什么招?

供稿:刘刘刘

点击:

A+A-

相关行业:

关键词:

    我要投稿

      国家统计局昨日(11日)公布数据显示,8月份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6.5%,再次刷新1997年3月份以来的最高纪录。这已经是CPI涨幅连续6个月运行在3%的警戒线上,连续4个月创历史纪录。目前国家已采取的调控措施效果如何,未来还有什么招可用?学者们给出了各自的判断。

    已有措施

    ■加息:

    信号意义大于实际效果

      “央行进一步加息,可以影响居民对通胀的预期。”在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看来,加息的信号意义大于其实际效果。今年以来,随着CPI的不断蹿升,央行已4度加息,一年期存款利率已达到3.6%。

    ■提高准备金率:

    减少流动性过剩对物价的压力

      央行9月6日宣布从今年9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今年央行第7次提高准备金率。中国社科院金融所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研究室主任彭兴韵表示,此举有利于缓解流动性过剩对物价的压力。

    ■特别国债:

    收纳流动性与减少顺差并举

      财政部10日宣布,将向社会公开发行2000亿元特别国债。这是财政部1.55万亿元特别国债的第二次公开发债。

      庄健认为,从调控手段来看,财政部出手后将减轻央行提高准备金率的压力。

    建议措施

    ■依靠体制改革促进宏观调控

      “加息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显现。”彭兴韵并不全盘否定既有调控措施的效果,但他同时表示,单纯加息等措施的效果会打折扣,建议“依靠体制改革来促进宏观调控”。

      彭兴韵预计,九十月份后,CPI的涨幅会逐渐减缓。一方面是前期政策效果逐渐显现,另一方面市场机制自身调整的结果,即肉价上涨会吸引更多农民养猪,从而加大市场供应。

    ■淘汰小农经济

      在市场面和学界纷纷揣度央行加息的靴子何时再次落地时,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刘福垣劝央行最好“按兵不动”。

      他认为,目前中国的城市已经实现了现代化的生产方式,而农村还是小农生产方式。政府现在给养猪户补贴,就等于支持小农的生产方式。结果是电脑、通讯产品等现代化生产的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下降,粮食、蔬菜等没有实现规模化生产的商品价格不断上涨。

      从长期看,他建议政府淘汰小农经济。短期则应规范流通环节,避免“生产价格低、消费价格高”的现象。(赵艳红)

    (审核编辑: 刘刘刘)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