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因素制约“粮源”乙醇“非粮”成发展战略

供稿:刘刘刘

点击:

A+A-

相关行业:

关键词:

    我要投稿

      记者近日获悉,我国《生物燃料乙醇及车用乙醇汽油“十一五”发展专项规划》以及相关产业政策即将出台,将明确提出“因地制宜,非粮为主”的原则。有关专家表示,能源战略首先要保障国民福利,导致国民福利下降的任何能源战略没有意义。尽管我国面临严峻的能源安全形势,但是粮食安全永远都比能源安全重要,汽车不能与人争粮,生物燃料的发展必须由“粮源”调整为“非粮”。

      《规划》强调,到“十一五”末,乙醇汽油消费量占全国汽油消费量的比例由现在的20%上升到50%以上;到2010年,我国乙醇汽油市场的规模预计将达到6650万吨,这意味着届时我国燃料乙醇的年产量将超过330万吨。

      乙醇汽油使用占20%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继巴西、美国之后第三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国和应用国,乙醇汽油消费量已占全国汽油消费量的20%。

      据了解,我国目前的乙醇汽油是加入10%的乙醇,在汽油中加入10%甚至更多的无水乙醇(酒精)叫乙醇汽油,目的是减少汽油的消耗。记者从中国石油和化工工业协会了解到,从2000年黑龙江、吉林、安徽和河南被批准建设燃料乙醇试点工程以来,我国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取得了重大发展。之后,吉林燃料乙醇公司、河南天冠集团、安徽丰原生物化学公司和黑龙江华润酒精公司四家企业相继建成投产,2006年四家企业总产能突破160万吨。这些企业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一定的示范作用,为今后燃料乙醇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0年以来,为了缓解我国石油资源匮乏的瓶颈,政府鼓励开发替代能源,乙醇被选定为重点替代能源之一,国家发改委批准四家企业用国库的陈化粮作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2004年,国家税务总局等部委发出通知,决定车用乙醇汽油扩大试点期间的税收优惠政策,对河南天冠、黑龙江华润、吉林燃料乙醇和安徽丰原四家变性燃料乙醇生产企业,免征5%相应的消费税。同时,对上述四家生产企业生产调配车用乙醇汽油用变性燃料乙醇的增值税实行先征后返。除河南天冠以小麦为原料外,其他三家企业均以玉米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

    导致食品价格上涨

      当前,我国猪肉等食品价格水平正在快速上涨,一场世界性的食品价格上涨已经逼近三十年来最大年度增幅。专家指出,这次食品价格特别是粮价上涨有其深刻的背景,最主要的原因是谷物产量的增加无法满足持续增长的需求。

      [NextPage]

      近年来,国际市场能源价格处于历史高位,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将粮食产品用于替代能源的生产,这是玉米等粮食需求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我国燃料乙醇产业迅速发展,各地积极发展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建设燃料乙醇项目的热情空前高涨,存在着产业过热倾向和盲目发展势头,大量增加了玉米等粮食的工业性消耗。

      据了解,近年来各地小酒精企业(多冠以饲料企业的牌子)如“雨后春笋”般地极力扩展,然后将产品直销给生物燃料生产厂家。这些小厂均以玉米等粮食为原料,规模大都在1.5万~3万吨,而年利润可达100万元以上。由于玉米加工业过快发展,已出现与饲料工业争粮的问题,影响畜牧业发展,甚至一些玉米主产区不但变成了“自销区”,还在考虑买进玉米的问题。

      调查表明,我国玉米加工业产能扩张过快,增长幅度远远超过玉米生产增长水平。随着玉米加工业的快速发展,部分地区已显现加工能力过剩的倾向。目前,以生物燃料乙醇或非粮生物液体燃料等名目提出的意向建设生产能力已超过千万吨,远远高出目前乙醇汽油推广的市场需求。据了解,大连玉米期货价格从2006年初的1300多元/吨,涨到目前最高1800元/吨。近期,玉米深加工企业失去补贴之后,高昂的原料价格使其利润全无,纷纷停产,触动国家粮食安全的敏感神经。

    调控效果不尽人意

      针对近年来部分地区发展生物乙醇燃料的过热倾向和盲目势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于2006年12月下发两个文件,要求各地不得盲目发展玉米加工乙醇能力,还要对玉米加工项目进行清理。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的通知提出,发展生物燃料乙醇作为国家的一项战略性举措,政策性强、难度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严格市场准入标准与政策,严格项目建设管理与核准。

      在国务院批准实施《生物燃料乙醇及车用乙醇汽油“十一五”发展专项规划》前,除按规定程序核准启动广西木薯乙醇一期工程试点外,任何地区无论是非粮原料还是其他原料的燃料乙醇项目核准和建设一律要报国家审定,非粮示范也要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凡违规审批和擅自开工建设的,不得享受燃料乙醇财政税收优惠政策,造成的经济损失将依据相关规定追究有关单位的责任。非定点企业生产和供应燃料乙醇的,以及燃料乙醇定点企业未经国家批准擅自扩大生产规模、擅自购买定点外企业乙醇的行为,一律不给予财政补贴,有关职能部门将依据相关规定予以处罚。尽管政府有关部门出台政策要求新上燃料乙醇项目“刹车”,然而效果不尽人意。

      今年6月7日,国务院召开的可再生能源会议要求,中国在发展生物燃料乙醇的同时,必须要遵循“三个不得”,即“不得占用耕地、不得消耗粮食、不得破坏生态环境”。

      [NextPage]

    四因素制约乙醇产业

      中国石油和化工协会副秘书长冯世良指出,未来我国发展燃料乙醇产业需考虑下列制约因素。

      首先是原料因素。目前我国四家定点燃料乙醇生产企业主要以粮食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若按这种发展模式,未来我国燃料乙醇的发展规模将受到限制。

      “十五”期间我国燃料乙醇项目,是在1996~1999年粮食供过于求,粮食阶段性过剩并出现大量积压的情况下提出的。因此,未来以粮食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潜力有限,只能寄希望于非粮食原料。

      其次是成本因素。目前以粮食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成本还是比较高的,但从长远考虑,成本因素对于燃料乙醇的发展是有利的。以玉米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为例,按照目前燃料乙醇行业平均水平,在有政府财政补贴的情况下,燃料乙醇生产企业可以实现盈亏平衡甚至盈利。尽管现阶段燃料乙醇的成本比汽油要高一些,但通过技术革新降低成本的潜力巨大。

      三是生产因素。燃料乙醇的原料半径和市场半径的制约是大规模推广使用乙醇汽油的一个瓶颈。据测算,燃料乙醇的原料半径约为300km,而市场半径约为500~700km。这两个指标限定了燃料乙醇的生产企业及使用市场,必须集中在一些大的产粮区如黑龙江、吉林、河南等地。近年来,我国一些大的燃料乙醇生产项目都集中在上述地区,但是我国地域广阔,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乙醇汽油带来了困难。

      四是技术因素。乙醇汽油具有很强的吸水性,长期储存会使水的含量增加,而且乙醇汽油相分离的耐水性和产品温度有关,温度越低耐水性越差,储运周期只有 4~5天。因此,对乙醇汽油储运的运输车辆、储罐、槽车、调和与加油设施必须进行改造和重新建设。另外,乙醇的生产、储存、燃烧过程都会产生有机酸,从而对机件产生腐蚀和磨损,如使用乙醇汽油的汽车部分橡胶材料需要更换。如果要进一步扩大燃料乙醇的适用范围,需要解决更为低成本、有效的生产、运输与使用环节的技术问题。

    纤维乙醇将是重点发展方向

      中国石油规划总院炼化所所长张福琴认为,目前中国燃料乙醇产业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成本过高、生产效率偏低。如果乙醇按10%添加,假设2008年在全国推广使用,届时需要政府补贴近100亿元。如果政府不给企业补贴,那这些企业可能就无法生存。

      有分析数据表明,中国玉米成本高于美国近80%,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中国乙醇的生产成本比美国高出17%。与此同时,中国乙醇的价格又比美国低18%,使得中国的乙醇生产必须要依靠政府补贴才能够保本和盈利。

      [NextPage]

      另外,中美燃料乙醇的生产,在效率上也有较大的差距。中国生产1吨乙醇需要消耗12吨水,而美国这一数字是1.8吨;中国需要3.3吨玉米生产1吨乙醇,而美国的转化率是2.8;中国乙醇生产的污染物排放也比美国严重得多。

      据了解,有关部门已经在有意识地引导企业和科研单位,向非粮原料乙醇生产转变,但目前新上马和计划上马的酒精和乙醇企业其加工原料多以玉米为主。

      张福琴建议,应该着手开发新的非玉米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据介绍,目前可供选择的替代原料包括糖蜜、木薯、秸秆和甜高粱等材料,可在替代能源上发挥更大作用。

      近年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有关专家对以木薯、甘蔗、甜高粱、农作物秸秆等非粮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前景进行了探索。他们认为,承担改变中国能源结构重任的是以秸秆为代表的植物纤维,开发木质纤维类生物质燃料乙醇的规模化工业生产技术是解决燃料乙醇原料成本高、原料有限的根本出路。

      北京伊诺维森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晓峰博士认为,能源战略首先要保障国民福利,导致国民福利下降的能源战略没有意义,也不作为追求的方向。尽管我国面临严峻的能源安全形势,但是粮食安全永远都比能源安全重要。从能源转换代价的角度看,我国燃料乙醇发展不具有优势,因为10%燃料乙醇替代成品汽油不足以解决我国能源问题。为了不出现车与人争粮食的局面,我国燃料乙醇生产必须独辟蹊径,而植物纤维有望成为乙醇生产的战略资源。

      据了解,我国纤维素乙醇研发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纤维素乙醇研究与国际水平差距不大。加快纤维素乙醇产业化,对根本解决能源和环境的制约,真正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繁荣,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纤维乙醇是用秸秆、农作物壳皮茎秆、树枝、落叶、林业边脚余料和城乡有机垃圾等纤维为原料生产的燃料乙醇。各国从20世纪40年代就开始研究此项技术,90年代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高成本一直是影响纤维乙醇这项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瓶颈。近年来,由清华大学等共同完成的甜高粱秸秆生产乙醇中试项目获成功,标志着我国非粮燃料于2006~2007年间获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审核编辑: 刘刘刘)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