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初生重、初生活力、初乳质量和母猪健康均怀孕后期攻胎方法有直接关系!

供稿:猪猪侠

点击:

A+A-

相关行业: 仔猪

关键词:

    我要投稿

    怀孕后期攻胎的目的除了提高仔猪初生重外,还需要考虑胎儿的初生活力、初乳质量和母猪健康等,同时考虑攻胎后对后一阶段分娩和哺乳的影响,所以正确、合理的攻胎很重要。

     

      “出生重一两,断奶多一斤,出栏多十斤”“别输在了起跑线上”,这种养猪理念一直在指导我们的养猪生产,一场通过强化饲料营养水平来提高胎儿初生重的竞赛在饲料厂、养殖场(户)中迅速铺开。于是在母猪妊娠后期(妊娠90日龄后)通过提高饲料中的能量和粗蛋白水平、改喂哺乳料或怀孕后期料、增加饲喂量等方式来增加胎儿初生重,即所谓的“攻胎”。这种母猪饲养管理模式达到了提高胎儿初生重的目的,但并没有改善母猪的生产成绩,psy(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总是徘徊在14头左右,相反出现了诸如“二胎综合征”、延期分娩和过期分娩、产死胎及白仔、哺乳期母猪采食量下降、奶水不足和胎儿的成活率低下等问题,这些结果是我们不想看到的,理论上讲不通,实际上也道不明。攻胎的目的

     

      绝大部分养猪人都知道母猪在怀孕后期要攻胎,但是到底要攻什么却不是十分清楚。调查表明,当前90%的猪场认为,怀孕后期攻胎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仔猪的初生重。但是,越来越多的专家开始质疑这种做法。根据母猪妊娠的发生发展和胚胎生长发育的规律,妊娠75~95天是乳腺发育高峰期,妊娠95~114天是胎儿发育的高峰期。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妊娠后期的管理目标是确保母猪身体健康、乳腺发育良好和胎儿活力高。因此,怀孕后期攻胎的目的除了提高仔猪初生重外,还需要考虑胎儿的初生活力、初乳质量和母猪健康等,同时考虑攻胎后对后一阶段分娩和哺乳的影响。

     

      “初生重一两、断奶重一斤”的论调已经过时

     

      笔者认为,适当提高胎儿的初生重很有必要,但不能一味为了提高胎儿初生重进行攻胎,因为初生仔猪的活力比仔猪初生重更重要。仔猪活力与妊娠后期胎儿的生长发育有密切关系。胎儿的初生重能反应这一点,如果初生重太小(<0.8kg)则说明怀孕后期仔猪发育不良,并且体型小的仔猪就像散热器,出生后最易出现低温症。假设把仔猪比作一个立方体,如果初生重比较小的仔猪设定边长2cm,其体积为2×2×2=8cm3,总表面积为2×2×6(面)=24cm2,其比表面为总表面积/体积,即24/8=3.00;其比体积为体积/总表面积,即8/24=0.33。如果胎儿初生重比较大,设定边长为4cm,其体积为4×4×4=64cm3,其总表面积为4×4×6(面)=96cm2,其比表面积为总表面积/体积,即96/64=1.50。

     

      可见胎儿初生重越小,其比表面积越大,仔猪的散热效应就越大,结果不断向环境中散热,低温环境下仔猪的体温损耗更大,出生后最易发展为低温症。

     

      妊娠后期母猪攻胎新思维

     

      当胎儿的初生重特别大时分娩阻力也显著增大。假定正常胎儿边长为4cm,其胸围长为4×4(边)=16cm,其体积为4×4×4=64cm3,其总表面积为4×4×6(面)=96cm2,其比体积为体积/总表面积,即64/96=0.67。当超大胎儿的体积增加50%,即体积为64×(1+50%)=96cm3,则其边长为x3=96cm3,x=4.58cm,其胸围长为4.58×4边=18.32cm,其总面积=4.58×4.58×6(面)≈126cm2,其比体积为体积/总面积,即96/126=0.76;其外形增大百分比为胸围长之差/正常胎儿胸围长,即(18.32-16)/16=14.50%;其分娩阻力面增大百分比为总表面积之差/正常胎儿总表面积,即(126-96)/96=31.25%。也就说超过正常体重50%的胎儿(考虑到外形增大和阻力面增大因素),其分娩阻力至少要增大45.75%,胎儿不能正常娩出,这还没有考虑产道狭窄因素。临床上普遍出现产后仔猪腹泻、产白仔等现象也就可以理解了。

      胎儿出生重重要吗?

     

      六年前,对胎儿初生重的要求没有现在这么高,胎儿初生重1.2kg左右非常普遍,特别是土母猪胎儿的初生重更低。但是我们发现初生重稍低但并不表示仔猪活力就低,产程普遍在1~3小时内,产后1~3天腹泻或死亡的小猪比较少,出生后就知道找奶吃,只要母猪奶水好或延长母猪哺乳期(一般是25~28天,土母猪是双月龄哺乳),胎儿的生长速度并不慢,成活率也高,断奶重也并不比现在低。

     

      现在不同了,胎儿初生重普遍都达到或超过1.5kg,特别是第一胎母猪的胎儿初生重更大(2.2~3kg),结果母猪产程特别长,大部分集中在4~6小时或更长,仔猪产出后出现皮肤苍白、四肢瘫软、找不到奶头、容易被母猪压死和腹泻等活力下降的现象。

     

      攻胎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乳腺发育、提高初乳

     

      妊娠不同天龄目的不一样

     

      妊娠75~95天是母猪乳腺发育高峰期,乳腺发育不良对哺乳期的泌乳质量、初乳质量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在妊娠后期要避免母猪过肥,要适当控制高能高脂饲料的使用和适当降低饲喂量,避免脂肪组织在乳腺的过分沉积影响乳腺发育。

     

      妊娠95~114天是胎儿发育的高峰期,此时适当增加饲料的营养水平和饲喂量,有利于满足胎儿快速生长发育的需求,同时对母猪免疫力的形成也有很大的影响,此时母体吸收的营养主要供应胎儿和合成免疫球蛋白,因此,胎儿的初生重和母源免疫力可以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来控制。胎儿的活力、初乳的质量与母源免疫力呈正相关,只有母源免疫力高胎儿才会健康,充足和优质的初乳可以大大提高仔猪出生后的成活率,改善其免疫功能,预防哺乳期的各种感染性疾病发生。

     

      妊娠后期如何正确合理攻胎

     

      选用专用的母猪攻胎料

     

      当前普遍使用哺乳母猪料替代攻胎母猪料是有缺陷的。哺乳母猪料的设计是以日进食营养总量的原理设计,含有最为丰富的能量和粗蛋白,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哺乳期母猪能量和粗蛋白的需求,而其中的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等含量相对较低,由于哺乳期的日饲喂量可达6.5kg(经产母猪带10头仔猪的日采食量)以上,根据日进食营养总量原理,也能满足哺乳母猪泌乳的需求。但用这样的饲料攻胎就容易出现营养不平衡的问题。

     

      由于攻胎时的日采食量只有哺乳期的一半,能量和粗蛋白是满足甚至超过攻胎的需求,容易导致胎儿出生体重过大的问题,但用于提高仔猪活力和母源免疫力的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等营养就明显不足,就会导致母源免疫力低下和胎儿活力下降等问题的出现。当前规模猪场普遍出现胎儿初生重大但活力低、初乳质量差和奶水不足等母猪后续问题,与普遍使用哺乳母猪料攻胎不无关系。如果想通过增加饲喂量来满足胎儿活力和母源免疫力的需求,会造成胎儿初生重更大,会显著延长母猪产程。

     

      因此,攻胎时最好使用专用的攻胎母猪料,营养要均衡,可适当提高对胎儿活力和母源免疫力影响较大的特殊营养如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的配比,适当降低对胎儿初生重影响较大的能量和粗蛋白的水平,同时以日进食营养总量来平衡胎儿的初生重和活力的关系。实际操作过程中,在能量和粗蛋白水平下降的基础上提高采食量,既能兼顾改善母源免疫力和初乳质量,又可以降低母猪便秘,保持母猪旺盛的食欲和良好的消化力。


    (审核编辑: 猪猪侠)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