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备猪隔离和适应程序

供稿:猪猪侠

点击:

A+A-

相关行业: 生猪

关键词:

    我要投稿

    隔离

     

    引种隔离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有新的病原体进入接受群。后备猪与种猪群隔离至少28 d,采用全进全出(all-in-all-out,AI/AO)流程。

    建议与你的兽医团队一起制定针对猪场猪群的诊断检测计划,预防新的疫病侵入。若有需要,也可以邀请国内或者国际有经验的健康保障团队提供帮助。

     后备隔离期间,除了采血送实验室化验外,重要的是每日对后备群进行观察,并对隔离期间死亡的猪进行尸检。对于肉眼病变和/或临床体征,如咳嗽、腹泻和嗜睡,有必要做进一步诊断。非瘟防控期间,部分猪场后备隔离工作做得并不好,所以往往引种引进了新的疾病,如传染性胸膜肺炎新菌株或者新的类NADC30毒株,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适应

     适应是为了使新进的猪接触接受群中存在的生物体和病原体,并给予充足时间进行免疫力恢复。这个过程必须定义明确,严格执行。正确的适应需要密切进行临床监测。接触太少,将使免疫力不足,而过度接触活的病原体将导致后备母猪的发病和死亡。猪场兽医可以帮助制定猪群的特定适应方案。

    根据猪场兽医的建议,适应通常以自然接触和免疫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使引进猪只与潜在的排毒体接触或返饲。

     

     

    肢蹄健壮的后备母猪

    1、疫苗免疫

    ——欧美国家猪场免疫一般接种猪细小病毒、钩端螺旋体和猪丹毒等疫苗,配种前至少分2次注射,间隔2~3周。第2次接种至少应在首次配种前3周。

    ——如果是隔离断奶的后备母猪,建议接种2次丹毒疫苗(约在断奶后8周和10周)。

    ——强烈建议使用猪回肠炎(胞内劳森氏菌) 疫苗

    ——如果来自支原体阴性猪场的后备猪群进入支原体阳性猪群,还需要接种猪肺炎支原体疫苗。建议接种2次疫苗,第2剂在自然接触前3~4周接种。

    2、 直接接触

    ——高龄母猪不是理想的散毒体,因此应避免使用之,可以用淘汰小母猪或者一胎母猪作为散毒者。

     

     

    完美的后备腹线整齐,7对以上机能健全的乳头

    3、返饲

    ——返饲一般使用易感猪群的粪尿和/或组织匀浆给后备猪口服接种。

    ——年龄小于20~22周龄的后备母猪,以及首次配种3周内的后备母猪不应接受反饲。

    ——返饲物包括最近24 h内分娩的母猪的排泄物(最好是第一胎母猪的排泄物),腹泻仔猪的排泄物,以及死亡24 h内日龄小于7 d的仔猪肠道。水可被用作稀释液。

    ——进行返饲的频率和强度为每周3次,连续3周。一些会引发腹泻的病原体会出现在健康的肠道中,为此,要坚持使用死于腹泻以外原因的仔猪进行返饲。

    从实际感染中恢复也很重要。当新进猪转入基础群时,猪只应不再排毒期。

    恢复的时间取决于健康状况、生产流程和管理措施。特别是,PRRS阴性后备猪群适应情况不尽相同,取决于接受群的PRRS状况。

    进入PRRS阳性猪群的后备猪群,必须被暴露在接受群的病毒株下,以获得足够的时间恢复。如果是PRRS,整个过程可能需要4~6个月。如果爆发急性病,返饲可能对猪群的健康稳定起反作用。返饲应根据猪群的具体情况,请咨询你的兽医团队。


    (审核编辑: 猪猪侠)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