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防的常见病——仔猪大肠杆菌病

供稿:猪猪侠

点击:

A+A-

相关行业: 兽药

关键词:

    我要投稿

    仔猪大肠杆菌病是由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常见疾病,在哺乳阶段常引起仔猪黄痢、仔猪白痢,断奶后常引起腹泻,保育阶段则可引起水肿病。

    仔猪黄痢

    仔猪黄痢又称为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是初生仔猪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特征是潜伏期短,出生12h后即可发病,外观排黄色浆状稀便。引起仔猪黄痢的血清型很多如O8:K27O138:K81O139:K82K88等,其致病力主要有粘附性的纤毛987P和肠毒素(STLT)两类毒力因子构成,两者密切相关且缺一不可。

    流行特点没有明显季节性,主要发生于1~5日龄仔猪,1~3日龄更多见,随日龄增加而逐渐减少。同窝仔猪发病率常在90%以上,病死率经常达100%。传染源主要是带菌母猪,由粪便排出大量病原性大肠杆菌,污染母源乳头和体表,发病仔猪的粪便也可携带大量大肠杆菌,可污染饲料、饮水等,仔猪接触后即被感染。


    临床症状黄痢的潜伏期最短12h,一般为1~3天。同窝仔猪突然有1~2头发病,其他猪可相继发病,排出黄色浆状稀便,内含凝乳块。病猪迅速消瘦、脱水,昏迷而死亡。


    病理变化尸体严重脱水,常见颈腹部皮下水肿,小肠膨胀,内含大量黄色液状内容物;粘膜呈急性卡他性炎症,尤以十二指肠最为严重;肠系膜淋巴结有弥漫性小出血点,肝肾有小的坏死灶。

    6.png


    防治


    改善饲养管理产房应定期清洁、消毒,尽可能降低猪舍湿度。母猪重胎阶段尽可能多饲喂粗纤维,如高质量麸皮或食用纤维,防止母猪便秘。上产床前用0.1%高锰酸钾或新洁尔灭擦拭母猪体表,尤其是后躯和乳房。头胎母猪应有良好的隔离、适应程序,以保证接触更多的大肠杆菌,产生主动免疫。


    初乳管理由于初乳中含有大量母源抗体,因此需要确保在产后6h内所有仔猪均获得足够的初乳,以产生被动保护。


    免疫接种K88-K99双价疫苗或K88-K99-987P三价疫苗。头胎母猪在产前连续注射两次大肠杆菌疫苗,而经产母猪则在产前15~30天接种一次疫苗,通过母乳为仔猪提供优质的母源抗体。


    灌服微生态制剂或抗生素剪牙、断尾时为仔猪灌服微生态制剂如丁酸梭菌庆大,也可灌服庆大霉素、硫酸新霉素或硫酸粘菌素等,也可注射长效盐酸头孢噻呋(赛菲欣,一针七天)。


    治疗由于基本上是整窝发病,所以应整窝治疗。出现病猪后,整窝仔猪注射恩诺沙星注射液,1ml/40kg体重,每天1次,连用2~3天;也可灌服新肠宁(20%硫酸新霉素)或可立壮(20%硫酸粘菌素),每天1次,连用2~3天。

    仔猪白痢

    仔猪白痢又称迟发型大肠杆菌病,主要发生于2~3周龄的仔猪。特征是排出灰白色的糊状粪便。



    流行特点本病发生于10~30日龄仔猪,以2~3周龄仔猪多发。发病率30~50%,但病死率很低。诱发因素有猪舍卫生条件差、潮湿、气温骤降、母乳质量不好等。


    临床症状病猪突然发病,排出乳白色或灰白色糊状粪便,黏腻腥臭,排便次数不等。病猪明显消瘦、行动迟缓、被毛粗乱无光。体温、食欲无显著变化。病程2~3天,绝大多数病猪能够恢复。


    病理变化尸体外表苍白、消瘦。肠内容物呈灰白色油膏状,肠粘膜有卡他性炎症,肠系膜淋巴结轻度肿胀。

    防治可参照仔猪黄痢的防治。大肠杆菌母源抗体大约可以维持到14天作用,因此失去母源抗体保护的仔猪很容易发生白痢。



    (审核编辑: 猪猪侠)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