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猪病和寄生虫病

供稿:猪猪侠

点击:

A+A-

相关行业: 兽药

关键词:

    我要投稿

    繁殖性疾病


    猪群繁殖性能差常常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通常不仅仅是一种传染性病毒病或细菌性疾病,还牵涉到各种管理因素。繁殖性能差的原因是猪场主未能提供最佳繁殖性能所需要的合适的营养、环境、公猪接触、免疫和其他管理措施。本章主要讨论猪场最常见的疾病。


    细小病毒


    猪细小病毒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猪群,易感猪在怀孕早期感染猪细小病毒时可导致胎儿死亡、胚胎重吸收和胎儿木乃伊化。猪群暴发此病时常与木乃伊、窝仔数减少、母猪难产和重复配种等临床表现有关。但用病毒给母猪口服或全身攻毒不能复制出流产。6070天以上的胎儿有免疫能力,能够抵抗病毒感染,因此猪细小病毒不被认为是死胎的原因。由于子宫内胎儿不会同时全部感染病毒,所以一窝内仔猪疾病表现形式不一,从小木乃伊到大木乃伊以至正常活仔猪。


    后备母猪比经产母猪更容易感染,因为经产母猪通常已产生了坚强的主动天然免疫力。最理想的是后备母猪在生产周期中接触野毒,母猪不会因此受害,相反可获得天然免疫力。每年的猪群调查说明猪群内免疫力是变动的。隔离猪舍饲养的无主动免疫力的后备母猪可以在猪群具有坚强免疫力、细小病毒在猪群体中显然不存在时进入猪群。但当易感的怀孕后备母猪或年青经产母猪后来接触带毒母猪、带毒公猪或细小病毒污染的环境时,细小病毒病即发生流行。细小病毒是具有抵抗力的病毒,在外界环境中十分稳定。


    因为几乎所有猪群都感染细小病毒,所以当很可能存在其他病原体时,仍常会将繁殖失败归因于细小病毒。血液检查可能病原时,血凝抑制试验结果总是阳性。但在确定病因时,对阳性结果的解释必须慎重。在大多数猪场配种前的母猪已接触过细小病毒,如果是这样的话,相对较高的血清抗体滴度可认为是正常的,后备母猪在配种前和分娩后血液抗体滴度反映猪免疫状况比较准确,但发病之前的配种前血液样品常未收集。


    检测胎儿和死胎的血清只证明母猪在怀孕后期接触过病毒,因为日龄较大的胎儿具有免疫力。确诊本病最好的方法是用木乃伊进行荧光抗体试验或分离病毒。外表陈腐的小木乃伊猪足以制备荧光抗体抗原。与木乃伊同窝的死胎和活胎不是诊断细小病毒的好病料。


    细小病毒在一个猪场流行一旦被确诊后,对这个场的分娩群的损失已不可挽回,只有着眼于未来。整个猪群可能已经感染病毒,并产生了群体免疫力。在小母猪、怀孕母猪和生长-肥育猪隔离饲养的一些猪场不会出现全群连续感染-免疫。每个生产群抽检几头猪即能肯定或否定整个猪群的免疫力。


    兽医和猪场主在使用疫苗预防猪细小病毒时常很少考虑母源性抗体,主动免疫和血清转变的年龄。结果许多有母源抗体干扰的后备母猪接受了疫苗注射,产生的免疫力很差。而且有许多母猪不必要地进行了疫苗注射,因为这些母猪已有很高水平的主动性免疫抗体。血凝抑制抗体滴度高于1500就不可能是疫苗产生的抗体滴度,这些高滴度抗体来自数月前乃至数年前的主动感染。免疫学家强烈地告诫我们:不要解释滴度高度而要解释近期出现的感染是如何发生的。抗体滴度很高(>11000)不一定说明是近期感染造成的。


    我们知道在疫苗接种前检测抗体是不切实际的。兽医可以通过掌握个别猪群来确定血清转化的时间。然后他们可以在血清转化前进行疫苗注射,以促进猪群产生主动免疫力。为了使更有效果,主动免疫应于后备母猪配种前完成。传统的做法是至少在配种前3周给小母猪和新公猪饲喂从成年猪群收集来的粪便。有些猪场给配种前的种猪饲喂磨碎的木乃伊、死胎或胎盘。各个猪场做法不同,须由兽医顾问和猪场负责人作出决定,采用何种做法。


    伪狂犬病


    由于仔猪死亡损失很高,因此不把伪狂犬病看作为繁殖性疾病。但是暴发伪狂犬病后遇到的最大经济损失是繁殖失败。伪狂犬病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病毒性猪传染病,该病毒存在于鼻分泌物和唾液中,因此它是鼻对鼻的接触传染。干燥和阳光可以杀死病毒,但是通过人与人和物与物的机械传播也是可能的。虽然许多猪群的传染源不明显,但常有报告说许多猪场暴发此病都是因为购进了生长猪或引进了种猪。


    虽然猪是伪狂犬病毒的自然宿主和主要贮主,但从个别猪分离鉴定病毒是困难的。不是没有临床表现(无损失的隐性感染)就是出现多种多样混淆不清的临床表现。伪狂犬病的症状可被误认为是传染性胃肠炎、猪瘟、流感、细小病毒、水肿病、食盐中毒和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其他种类动物,牛如果发生奇痒和自我伤残很可能是伪狂犬病,但猪伪狂犬病的确诊需要实验室结果加以肯定。


    惯于沿着人工沟渠活动的野生动物如浣熊、狐狸、鼬和老鼠可能感染伪狂犬病病毒,并将此病从一个猪场传至另一个猪场。


    临床症状


    母猪和后备母猪:母猪的伪狂犬病常与上呼吸道病相似,接触病毒3天后停止采食,并有咳嗽和发热。母猪也可能呕吐或便秘。怀孕母猪可能流产,比例较高。如在怀孕早期胎儿被吸收,这些母猪可能再发情,许多怀孕后期感染的母猪会保留胎儿,胎儿死在子宫内或成为木乃伊,分娩时可能产生木乃伊和弱仔。伪狂犬病发生后母猪受胎率通常很低,有时低至20%


    3周龄或3周以下的仔猪:感染母猪生下的新生仔猪在感染后36小时可能出现腹泻、呕吐;体温可能升到40℃;随后精神沉郁、震颤、运动失调、痉挛和昏迷。有些仔猪只能向后退,有些则转圈子,还有一些猪倒下作划水状。临床症状出现后一天半出现死亡,新生猪死亡率几乎高达100%,出生后就感染的幼猪大多在5日龄前死亡。


    3周至5月龄猪:猪感染病毒36小时后,体温上升至40℃,在48小时内继续升高,72小时内体温在40-41℃之间波动,病猪停止吃食并有可能开始呕吐。第四天可见尾巴和腹协部震颤、精神不振,喜欢静卧。随着病情的发展,严重共济失调、动物倒地和流涎。根据病毒的毒力,病猪在78天内,有的短至4天内死亡。


    诊断


    如果怀疑是伪狂犬病,病猪应立即送至诊断实验室作病毒分离或作荧光抗体技术诊断试验。血清学试验通过检测血液中存在抗体,说明被测猪已接触过病毒并已痊愈。感染病毒后大约第7天,血液中即可检出抗体并能持续数年。血清学试验可检出不表现临床症状的隐性带毒者,这些猪如条件适宜,就会传播疾病。发生母猪繁殖失败时,应对几头患猪进行血清学检查以排除是否有伪狂犬病病毒感染。


    控制


    当伪狂犬病被确诊后,需隔离病猪,特别是与怀孕母猪和幼猪隔离开。猪应与牛隔开饲养。应该采取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包括严格控制感染猪场来的交通。病猪尸体应焚毁,以防狗和其他食肉动物将尸体拖至其他猪场。


    预防


    伪狂犬病的预防重点在将猪群与其他的猪、交通、猫、狗、野生动物以及最近接触过其他猪群的物体隔离开来。


    不允许牛和羊与猪群有任何接触,甚至隔着篱笆的接触也能传染伪狂犬病,引起牛、羊巨大损失。购进的商品生长猪也应与牛、羊隔离开。


    猪伪狂犬病康复后其主动免疫力可持续数年,免疫母猪的初乳可以在10周内保护新生仔猪。但是如果母猪免疫力不强,初乳传递给新生哺育仔猪的免疫力也会较弱,不能保护仔猪。这些仔猪虽然吸吮免疫母猪的奶,也可能难免死亡。


    疫苗注射


    改进的疫苗对控制母猪和仔猪的伪狂犬病都有效,接种疫苗的猪可产生保护性抗体,并使血清学检验呈阳性。这种注射过疫苗的阳性猪与曾感染过伪狂犬病毒或带毒猪的阳性不能区分。


    现在已有鉴别性疫苗及其配套的血清学试验,这些试验可区分是疫苗接种猪还是感染猪。这些鉴别疫苗对猪场主从他们猪群中消灭伪狂犬病提供了巨大帮助。可以从猪群中剔除感染猪甚至带毒猪。


    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螺旋体引起的世界范围内各种年龄猪的疾病。感染猪的螺旋体的血清型有:波摩那螺旋体、布拉迪斯拉发螺旋体(l.bratislava)、犬螺旋体、流感伤寒螺旋体、黄疸出血螺旋体、哈特焦螺旋体(l.hardjo)。繁殖母猪群的临床表现包括分娩率下降、不孕、木乃伊胎、死胎、弱仔和流产。生产-肥育猪慢性感染可能表现为增重减慢和饲料报酬低。


    钩端螺旋体病的感染可以是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动物的尿液,也有重要证据说明可以通过配种传染。动物一旦感染,即可以经过尿排出有感染性的螺旋体达2年之久。布拉迪斯拉发螺旋体已从血清学阴性猪分离到。因此检测呈阴性的一头母猪,实际上可能是感染猪并正在传播此病。


    分离钩端螺旋体十分困难。当怀疑是钩端螺旋体病时,应多选几头猪作血清学检查。也可以用其他诊断技术如用暗视野显微镜检查体液和检查嗜银染色的组织样品。


    如出现流产应立即进行治疗,但感染猪群的治疗效果不确实。给母猪按每千克体重注射双氢链霉素25毫克,或在每吨饲料中添加氯霉素或四环素600800克饲喂母猪,最好定时进行疫苗注射。发病动物可采取治疗加疫苗注射。现有上述所有6种血清型的联苗,可以预防所有螺旋体病。推荐使用二次免疫,间隔26周,开始至少在配种前26周各注射一次疫苗。重复注射时只需一个头份剂量。


    如果生长-肥育猪生长不好,它们可能在生长-肥育猪舍接触了螺旋体病。可在8101216周龄时进行血液检查,以确定猪何时染病的。建议在8周龄时给所有猪注射疫苗。


    猪繁殖——呼吸综合征


    八十年代后期一种严重的繁殖疾病横扫北美和欧洲,特征是母猪怀孕后期流产、死胎、弱仔和所有年龄猪具有呼吸症状。该病造成严重的生产损失,曾被称为母猪不孕症和呼吸综合征、猪流行性流产和呼吸综合征,美国称之为“神秘病”、英国称“蓝耳病”。国际上已同意使用“猪繁殖-呼吸综合征”名称,该名最精确地表达了此病的临床特征。


    这种不孕综合征突然流行的原因过去不清楚,曾将病因归咎于多种病原体。1991年致病性病毒在荷兰、德国和美国分离到。猪繁殖-呼吸综合征已在中国诊断出。


    美国此病的暴发流行似乎是在19871990年期间,但此后迅速平静下来。猪群相当多的流行说明可能存在亚临床感染或存在感染和自然免疫共存的流行状态。


    临床症状


    猪场与猪场之间特征有些不同,但猪繁殖-呼吸综合征急性病例可出现下列多种临床症状。


    厌食:母猪和肥育猪常首先受到影响,食欲不振仅是暂时的,持续47天。


    发热:微热至高热。


    繁殖失败: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和生下头几天就死亡的弱仔。


    呼吸症状:新生和哺乳仔猪出现呼吸加快和呼吸困难症状。感染猪群体增重减慢。


    其他疾病增多:例如萎缩性鼻炎、肺炎和细菌感染。


    急性繁殖-呼吸综合征病例引起分娩时巨大损失,偶有报告断奶平均头数很低(<1/)


    控制


    一旦猪场诊断出繁殖-呼吸综合征,无法改变病程,治疗无效。通常繁殖失败持续25个月,母猪对此病产生免疫力。免疫保护的程度和持续时间现在还不清楚。这些免疫母猪产出的仔猪似乎未被 感染或成为带毒猪,但对此病高度易感。


    呼吸症状常在14个月后逐渐减退,如果易感猪连续地补充进感染的培育仔猪舍和生长-育肥猪舍,呼吸症状可无限期地连续下去。断奶后仔猪常感染猪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猪霍乱沙门氏菌和肺炎支原体。由于这些继发感染,在培育舍仔猪或生长猪常见增重减慢、死亡率通常增加。上述所有病症并非都能观察到,只12种疾病常比较明显。最常见的继发病是猪链球菌病、萎缩性鼻炎和多发性浆膜炎。年龄性隔离饲养、全进全出管理措施是使猪繁殖-呼吸综合征临床症状降至最低的最好措施。


    大部分生长猪的死亡与继发感染有关,因此可通过控制细菌继发感染减少严重损失。然而,治疗效果经常令人失望。


    预防


    所有种猪进入猪场之前都应进行猪繁殖-呼吸综合征血液检查,隔离检疫30天,再进行血液检查。如果猪场已诊断出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猪在进入种猪群前,接种疫苗2次。


    现已研制出可预防此病和控制其危害作用的疫苗,野外试验表明该疫苗对年青猪、未怀孕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是安全的。为预防和控制猪繁殖-呼吸综合征感染,只有此病确诊后或猪场遭受到巨大损失时,才使用疫苗。


    感染猪群使用疫苗有几种可能的方法,选用何种方法需根据猪群类型和发病的严重程度。以下列举了几种可能的使用方法:


    1.为控制断奶仔猪呼吸型繁殖-呼吸综合征,仔猪在断奶时(3周龄)接种疫苗。


    2.为控制肥育猪呼吸型的繁殖-呼吸综合征,肥育猪在来源场(进入或离开哺乳猪舍时)或到达育肥猪场时接种疫苗。


    3.选育中的后备猪在进入种猪群前接种疫苗(配种前60天或更早),旨在控制繁殖障碍型繁殖-呼吸综合征,并使血清学呈阳性。


    4.当繁殖-呼吸综合征病毒似乎在繁殖群、培育猪和/或生长-育肥猪中不停地循环或严重流行时,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给部分清场猪和重建猪群体接种。


    5.疫苗接种对实行早期隔离断奶和相关管理程序(如年龄隔离饲养、多点生产)的猪场是有帮助的,这些猪场将2个以上猪场的断奶仔猪混合饲养于隔离点而仍可观察到繁殖-呼吸综合征问题。


    6.怀孕母猪和后备母猪在急性暴发此病时,也可进行疫苗注射,但配种后已60天的怀孕母猪不应注射疫苗。


    猪繁殖-呼吸综合征可以在猪场扑灭。但需要关闭猪群几个月直至母猪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检查转为阴性,将培育仔猪清场全部转移至另一个较远的地方,阴性母猪不会生产阳性仔猪去污染无本病的培育仔猪舍。任何进入猪场的新的种猪应该首先检测为阴性,然后在进入繁殖群前接种2次繁殖-呼吸综合征疫苗。


    关于猪繁殖-呼吸综合征仍有许多问题未解决,但可预料全世界的广泛研究将来会为我们提供有关这个经济上十分重要的疾病的许多答案。


    呼吸性疾病


    呼吸性疾病被认为是引起养猪业经济损失最大的疾病,因为感染猪通常是有较大经济价值的生长-肥育猪。急性肺炎的严重暴发可引起死亡,造成巨大的可见损失。但是,更为严重的是慢性轻度肺炎,造成的可见损失虽然很小,但因生长速度慢和饲料报酬低造成的经济损失更为可观。肥育速度快慢不一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虽然呼吸性疾病可出现在全年任何时候,但许多猪场冬天和春天的咳嗽和肺炎增多,环境温度降低、通风减少、猪的饲养密度增高等因素为致肺炎病原微生物的积累、集中和繁殖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快速繁殖的致病微生物产生部分代谢产物即毒素。这些毒素引起肺组织反应性地分泌液体,以中和毒素和阻遏细菌。结果导致肺实变和气管阻塞,气体交换削弱,组织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起初,动物呼吸代偿性地加快加强,但如果肺实变(肺炎)达到一定严重程度,可引起窒息死亡。猪即使不死,也因食欲不良和呼吸加快消耗能量,增重减慢,饲料报酬低。


    猪呼吸系统疾病很少由一种传染因子引起,常是环境、应激和传染因子等复合因素相互作用而致病的。猪肺炎的主要传染因子是猪肺炎支原体、多杀性巴氏杆菌、支气管败血博代氏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副猪嗜血杆菌、沙门氏菌、流感病毒和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病毒。虽然每个病都作独立疾病讨论,但肺炎明显时,常有一种以上病原微生物介入其中。猪繁殖-呼吸综合征可表现为呼吸性疾病,这在前面章节讨论过。


    支原体肺炎


    猪最常见的肺炎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支原体性肺炎在世界许多地方又称猪地方性肺炎,除spf猪群外,世界上大部分猪群都不同程度有支原体肺炎病。猪肺炎支原体查引起慢性隐性呼吸性疾病,病猪增重减慢,需710个月才达到上市体重,支原体还降低猪对其他细菌的抵抗力,引起继发感染。研究表明,当猪感染支原体时猪白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抗病战斗力削弱。因此当肺炎支原体病猪再感染胸膜肺炎放线菌时猪更容易发展为有临床症状的肺炎,甚至死亡,因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猪不能抵抗继发感染。支原体感染猪其他常见的继发感染的病原体还有多杀性巴氏杆菌、链球菌、猪霍乱沙门氏菌、副猪嗜血杆菌和博氏代菌,这些细菌经常可从支原体肺炎的肺中分离到。蠕虫幼虫移行将加重支原体肺炎的严重性。由于病原的免疫抑制作用和在猪场广泛流行,支原体肺炎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我们在猪群中观察到猪肺炎支原体在许多猪场还是许多呼吸性疾病的诱发因子。


    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空气传播,特别在仔猪断奶后集中混群饲养时。


    临床症状


    生长-肥育猪的猪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主要临床症状是慢性咳嗽,当有人走进猪舍,猪每次起身时出现咳嗽,有些猪咳嗽能持续3周或更长一些时间,当环境温度降低时,又出现新一轮咳嗽,常误诊为流感。这些猪如果没有其他应激因子如环境条件差、过分拥挤、分群或其他细菌继发感染时增重相当不错。精明的管理人有时可注意到被毛暗淡无光或生长速度有所减慢。


    恶劣环境和继发感染均可加重呼吸症状,如呼吸费力、生长速度减慢和饲料报酬低。上市时间可能大大延长,肥育程度参差不齐。


    治疗


    支原体性肺炎的治疗主要是控制继发性细菌感染和改善猪舍环境,将林可霉素、头孢菌素、泰乐菌素、四环素、硫粘菌素用于注射、拌入饲料或饮水中给药,都能减轻肺的损伤,提高生长速度及饲料报酬。严重感染群断奶时每短吨(1短吨=908千克)饲料添加林可霉素200(220ppm)。断奶时治疗对控制本病、预防互相传染至关重要。硫粘菌素每短吨饲料添加35克。如果希望更浓缩剂型,可以用水溶型林可霉素和硫粘菌素,但都应严格按说明给药,抗菌素本身通常只产生临时作用,如要长期控制此病必须同时改善不良的环境条件。


    预防


    保持一个较为年长的母猪群,对仔猪在3周龄断奶并采用全进全出的管理,证明是控制猪支原体肺炎症状和生长性能差的有效措施。在全进全出猪舍饲养的生长-肥育猪比常规连续进出肥育猪舍饲养的猪肺炎发生少,提前1245天上市,体型大小差异不大。


    药物早期断奶是防止母猪将支原体传播给仔猪的一种方法,此法将仔猪在5日龄断奶,移至另一处饲养,投给抗菌素如硫粘菌素控制感染。一种改进的方法是:仔猪在1012日龄断奶后养在隔离的培育舍中。这些方法将排除许多来自种猪群的疾病,但需要额外管理。一种较简便的减少疾病的方法。是“三点式生产法”,该方法要求母猪注射疫苗强化免疫,仔猪14天断奶,人们期望利用这种早期断奶隔离制度的母猪初乳能保护仔猪直到断奶,届时仔猪移出繁殖猪舍至远离种猪群的第二点乳猪舍。在第三点猪场完成生长和肥育阶段。


    具有无特定病原(spf)猪的清场-重建猪群是消灭猪肺炎支原体病最有效的技术,如果猪场同时存在几种疾病而又需作遗传改良时,spf途径可能是理想的。


    猪肺炎支原体疫苗已被批准用于健康仔猪和母猪,研究表明仔猪使用疫苗后将有效地减轻肺部病变,减轻疾病的免疫抑制。仔猪可在7日龄和21日龄时注射疫苗,或者在生长猪阶段注射2次疫苗。母猪在分娩前6周和2周两次接种疫苗。仔猪合群前再接种疫苗二次。


    引进种猪时,在决定采取严厉预防措施前应评估本场基础猪群的状况,评价基础群状况的方法是:屠宰检验或血液检查1020头上市肥猪足以评价猪群支原体感染 ,如果未发现支原体感染的证据,猪场主在购进新种猪时应竭力防止支原体引进猪场。应从被认可的spf猪场或通过屠宰检验已知无支原体猪群购买后备种猪。虽然精液中已分离到支原体,但科研人员认为通过人工授精传播支原体的可能性不大。


    猪场主需与兽医商定以确定支原体对猪场的经济影响,并找出花钱少、效果好的治疗、控制和预防支原体肺炎的方法。


    放线杆菌性胸膜肺炎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副猪嗜血菌和猪嗜血菌都能引起猪的细菌性肺炎,但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最令人担心。


    临床症状


    放线杆菌性胸膜肺炎是一种急性病,15千克体重仔猪至成年猪可突然发病并死亡。发病开始时猪场主可以发现一、二头猪死亡而无通常的咳嗽和呼吸困难的肺炎症状。死亡可能发生在出现最初症状后的数小时至48小时内。死猪口鼻四周会有深紫色或淡红色的血液泡沫。活下来的猪变成亚急性或慢性病。慢性感染猪常常会得继发性肺炎而变成生长缓慢的僵猪。这些病猪常形成胸膜炎和肺脓肿。


    结合临床症状和尸检或病猪剖检作出诊断,应做实验室微生物分离来确诊。至今,已经鉴定出了许多血清型的胸膜炎放线杆菌。病程与与分离的血清型略有关系。


    治疗


    立即按前述常规剂量注射抗菌素,暴发期间所有同群猪及邻近的猪群都应治疗。虽然应该作药敏试验,但紧急情况下没有时间进行试验。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头孢菌素、四环素、硫粘菌素对治疗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感染都有效。壮观霉素和庆大霉素虽也有效,但需较长的停药期,所以不推广使用。四环素和硫粘菌素经常加在饲料中帮助控制此病,但口服时血液浓度达不到要求,特别是在急性暴发时。


    预防


    有几种疫苗可预防此病,疫苗应包括发病猪场分离到的细菌血清型,一般推荐使用2次免疫,如果病发生在肥育后期猪则可能需第三次注射。疫苗不一定如希望的那么灵验。为达最佳免疫效果,选定最适的注射时间并尽量减少应激,是两个重要因素。如怀疑发生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病应立即与兽医联系,以防止猪群灾难性损失,此病虽不会象支原体肺炎那样广泛传播,但它是急性病,损失上升很快,因此需要反应敏捷。


    副猪嗜血杆菌


    另一种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的细菌是副猪嗜血杆菌,也称classer氏病,这种细菌可引起胸腔和腹腔浆膜炎。病猪呼吸困难并可突然死亡,出现呼吸症状的同时还有行走僵硬或神经紊乱,因为这种细菌还侵害关节和脑。副猪嗜血杆菌病经常发生在混合饲养的架子猪群中,发病少的猪群和剖腹产猪似乎对副猪血杆菌特别易感,为了确诊必须请兽医进行尸体剖检和实验室细菌检查。


    可注射抗菌素进行治疗,和胸膜肺炎治疗相同。预防措施如同预防大多数猪呼吸性疾病一样,主要是改善环境和管理。当仔猪移至生长猪舍时提供舒适的、无贼风的、温度波动最小的栖息场所,可大大减少副猪嗜血杆菌感染问题。如果猪场正在发生副猪嗜血杆菌病,该场仔猪在断奶、转圈、混群等应激事件之前应用药物预防。


    博代氏菌肺炎


    支气管败血博代氏菌通常与萎缩性鼻炎有关,但该细菌也经常引起断奶仔猪的肺炎,虽然超过断奶年龄的猪很少发生博代氏菌肺炎,但此病也可见于34日龄的幼猪。鉴别诊断必须进行尸体剖检和细菌分离。母猪在分娩前注射疫苗是控制此病的措施。


    巴氏杆菌性肺炎


    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通常被认为是继发性肺炎的病因,因为几乎从每只猪的肺炎病例中都分离到巴氏杆菌。另外的病原体如支原体可能首先损害肺组织,使机体抵抗力降低到允许巴氏杆菌生长的程度,巴氏杆菌的快速繁殖加重肺组织的炎症和肺炎。经常是未检出的继发性巴氏杆菌病引起动物死亡。灰尘、粪沟气体、冷贼风、通风不良都能降低肺组织对巴氏杆菌感染的抵抗力。


    巴氏杆菌可以从许多看上去正常的猪体内分离到。但如果没有应激因素,这些动物不表现什么临床症状,病猪或死猪的尸体剖检可以建立诊断,巴氏杆菌经常和原发性肺炎微生物一起分离到。


    巴氏杆菌病通常可通过口服或注射抗菌素和磺胺药治疗。但如果不去除原发性致病因子或改变应激环境则治疗效果不理想,或治疗停止后重新出现临床症状。虽然已有巴氏杆菌疫苗,但其效果不确切。良好的家畜生产环境是更好的预防措施。


    沙门氏菌性肺炎


    沙门氏菌经常被认为是引起腹泻的病因之一,但猪霍乱沙门氏菌有时侵犯肠道组织外的体组织。当入侵肺组织引起感染时,就导致肺炎。猪霍乱沙门氏菌引起的肺炎不仅治疗困难,控制也不易。治疗药物可以选用头孢菌素、新霉素、庆大霉素、磺胺-三甲氧苄氨嘧啶和硝基呋喃。当因肺炎引起全身性沙门氏菌病时,常有严重的应激因素存在。卫生条件差、寒冷刺激和营养不当经常与猪沙门氏菌肺炎并存。一旦去除应激因素,此病疗效更佳。


    猪流行性感冒


    猪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能感染各种年龄的猪。经典的猪流感病毒以生长-肥育猪突然出现临床症状为特征。几乎所有易感猪开始时昼夜咳嗽、食欲不振、呼吸用力。体温上升至4041℃,猪明显呈病态。发病明显后57天,猪很快恢复。若无继发感染,很少出现死亡。怀孕母猪感染流感病毒可能引起死胎和弱仔。


    如果没有明显并发症,大都流感病例在57天后自行恢复。巴氏杆菌和支原体可能引起继发性肺炎和严重的并发症。为了预防这些并发症,推荐在饮水中添加抗菌素和磺胺药。


    在生长育肥猪中常见到其他流感样病突然发作,猪突然出现咳嗽症状,但很少表现呼吸困难,通常症状不如经典的流感那样严重,45天内康复。有一种弱毒疫苗可用于断奶猪和/或种猪群,怀孕母猪也可注射。


    蛔虫


    蛔虫的幼虫通过肺移行,直接损害肺组织。移行的幼虫增加了细菌和病毒侵害引起肺炎的机会。研究表明有蛔虫幼虫移行的支原体肺炎要严重十倍。控制蛔虫感染是维护呼吸健康管理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要


    如上所述,几乎所有的猪的肺炎都是不良环境所致。肺炎可由三种环境因素中的一种或多种因素引起,如严寒、贼风或通风不良。当气温下降或猪群受到贼风侵袭时,猪受到应激刺激,这时不仅易患肺炎,而且易患其他疾病。通风不良使空气中悬浮的致病微生物和灰尘不能移去。这些灰尘颗粒上附着许多微生物,当尘埃颗粒蓄积过多时,增加了肺感染的机会。通风不良还使粪沟中气体集聚,某些气体比空气重一些,可能聚集在靠近漏缝地板处。这些气体之一是氨气,它对呼吸道是一种刺激物,高浓度的氨气损伤呼吸道组织,使细菌易于侵犯而致病。


    当猪场诊断出肺炎后,如要长期改善,必须重新估价猪场的环境和饲养管理条件。从培育仔猪至肥育猪的全出全进的管理办法,可以预防大猪将肺炎病原体垂直传给小猪,正如传统的生长-肥育连续进出猪场发生的那样。猪场主、兽医和农业工程师们需要一起共同努力,改善不良环境,以获得长期的良好效益。


    仔猪腹泻


    腹泻可发生于各个年龄的猪,但是主要发生在三个年龄段:13日龄新生仔猪,714日龄新生后期仔猪和断奶后仔猪。新生后期仔猪腹泻发生率似乎有所增加,特别是集约化分娩管理的猪场。


    虽然仔猪腹泻的病原很多,而且复杂,但其主要原因是仔猪接触病原体的机会增加的同时,母源抗体水平下降,当多种传染性病原体超过初乳和乳原性免疫保护能力时,仔猪发生下痢。产房温度、湿度、通风、卫生等环境因素对腹泻的严重程度和病畜的存活率具有重大影响。最常见的腹泻病原体是大肠埃希氏菌、轮状病毒、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和猪等孢球虫。


    大肠杆菌


    产肠毒素株大肠埃希氏菌很可能是18日龄仔猪下痢的主要病原体。产肠毒素株大肠埃希氏菌有吸附肠壁的菌毛,它们定居在肠粘膜表面,产生肠毒素,使水分和电解质大量进入肠腔发生腹泻。最常见的致病性菌株是有菌毛的k88株,其他致病菌株还有987pk99f41


    临床症状


    大肠杆菌病是12小时至3日龄的仔猪最常见的一种肠道病,仔猪尾巴周围糊满了粪便或仅看到潮湿。严重病例,粪便呈水样流进垫草或网状地板下从而不引起人们注意。仔猪虚弱迅速脱水。小猪生后不久就感染时,可能在24小时内死于急性全身性感染。如果小猪出生后12小时至3周龄腹泻并且尸体剖检发现小肠炎症或胃出血,则应怀疑为大肠杆菌病。


    治疗


    治疗采用口服或注射抗菌素、电解质和高免血清可加强抗菌素的治疗效果。对分离菌株应做药敏试验,以选用合适的抗菌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三甲氧二苄氨嘧啶(tmp)等药物通常是最有效的。


    预防


    怀孕的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采取合理的免疫程序,加上好的饲养管理措施是控制大肠杆菌病取得成功的关键。用大肠杆菌菌毛抗原制备的菌苗可大大减少新生仔猪的腹泻,疫苗应含有引起腹泻的大肠杆菌菌株。卫生、温暖干燥的产房特别重要。要尽一切努力使新生仔猪从免疫良好的母猪吸取足够的初乳。


    传染性胃肠炎


    典型的传染性胃肠炎是引起10日龄以下仔猪死亡(死亡率7595%)的高度传染性病毒病。在连续的无间隙分娩猪场,地方流行性传染性胃肠炎常是新生仔猪死亡的原因。


    临床症状


    幼猪呕吐、剧烈腹泻和迅速脱水,随着日龄的增大,病猪存活率提高。成年猪包括母猪表现临床症状,但很少死于传染性胃肠炎。母猪和肥育猪通常首先患病,通常表现为水泻、偶有呕吐,临床症状持续510天。


    诊断


    在所有接触猪中传播迅速、幼猪死亡率高、同时在日龄较大的猪发生剧烈腹泻情况时应怀疑为传染性胃肠炎。死猪胃内存有凝乳块。肠壁由于肠粘膜表面绒毛变短或受损害显得很薄。


    免疫


    患过传染性胃肠炎的康复猪获得了血液循环抗体和局部肠道免疫,后者至少可以保护一年。免疫母猪通过乳汁将抗体传递给幼猪。幼猪只要不断地从乳汁中获得足够抗体,便可不断获得局部保护作用。这种抗体与仔猪在最初24小时吸取的初乳抗体不同。


    部分免疫和其它并发症


    新生猪和34周龄的仔猪一起舍养在大产房内(50100产仔栏)时特别容易发生地方性传染性胃肠炎。较大龄的感染猪排出大量毒力强的病毒,可使易感幼猪受到大量病毒攻击而致使其母源免疫力被克服。大约一周龄时初乳中igg抗体水平已经降低,攻击的病毒超越了母猪乳中的iga(局部的)抗体所能提供的保护力。母猪部分免疫时,很少表现临床症状。因为母猪的免疫水平有差异,同一产房内的仔猪腹泻的严重程度也不同,一窝剧烈腹泻,而邻近产产仔栏内的仔猪可能完全健康。哺乳期间从乳汁中得到免疫保护的猪可能在断奶就出现腹泻。前部乳腺产生乳汁较多,吸吮前部乳头的仔猪可能不拉稀,后部乳腺产生乳汁较少,吸吮后部乳头的仔猪,因获得保护性抗体少,可能腹泻。因各个母猪提供的乳源性免疫水平不同,仔猪感染日龄不同,发病率和死亡率也不一致。根据猪群免疫水平和环境因素情况,发病率可能在50100%、死亡率可能在1030%之间。


    预防


    有可注射和口服的疫苗供母猪或小母猪产前5周和2周使用,这些疫苗产生的效果不一。如果母猪以前患过传染性胃肠炎、疫苗接种可提高初乳中的抗体量。


    对传染性胃肠炎可用强毒攻击来加以控制和预防。传染性胃肠炎商品疫苗在野外使用时已被证明效果不理想。有报道说从早期感染仔猪收集的活野毒免疫猪群效果较好。从未吸吮初乳前已感染的新生仔猪收集病毒。将感染的新生仔猪内脏和肠子磨碎,冷冻保存,在分娩前至少3周给母猪投服。给整个猪群一次口服活的有毒力的病毒可以中止传染性胃肠炎在猪群中连续流行。


    轮状病毒


    生后最初几周,几乎所有的仔猪都感染轮状病毒,但大部分猪都是无症状的。轮状病毒的流行特征很象传染性胃肠炎。当连续分娩猪舍内病毒毒力超过仔猪被动免疫力时,仔猪就表现感染的临床症状。benfield报告对轮状病毒有免疫力的母猪在产前5天至产后2周可由粪便中排泄病毒。


    轮状病毒通常引起814日龄仔猪柠檬黄或乳白色的粪便。日龄稍大的哺乳猪腹泻较轻,病程也短。如果缺乏母源抗体而病毒集结使67日龄猪发病,则临床症状要更严重些。通常发病率80%100%,死亡率520%。病毒感染和继发细菌感染同时发生时,死亡率明显提高。


    球虫


    610日龄猪球虫病发生频率正在不断增高,这与集约化程度加大有关。猪球虫病在温暖的七、八月份发生较多。


    患猪粪便呈棕黄色到灰色、糊状,12天内变为水状。腹泻持续48天,直至仔猪严重脱水。水泥地面或漏缝地板的产房内发病率可达100%,木质地板产房内的仔猪也有较高发病率。根据感染和环境应激共存情况,死亡率020%不等。虽然在猪已鉴定出几种球虫,但只有猪等孢球虫能使幼猪发病。在流行猪群,可以预测出哪天发生腹泻,因为发生腹泻的前一天,仔猪通常不愿活动,大部分时间躺在靠近热源处。


    产气荚膜梭菌


    c型产气荚膜梭菌(魏氏梭菌)通常与35日龄仔猪急性下痢有关,但在514日龄的仔猪中观察到比较慢性的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这些猪脱水,但在23天疾病后才出现腹泻。该病常为散发,一窝内通常只有34头猪发病,其他仔猪仍表现健康。


    产气荚膜梭菌慢性感染猪的治疗是无效的,但可以用c型产气荚膜梭菌类毒素疫苗免疫母猪的办法预防。母猪在分娩前注射类毒素苗或弗吉尼霉素(vinginiamycin),在某些情况下是成功的。


    幼猪腹泻的诊断


    大体剖检病变对仔猪腹泻病诊断作用不大。病毒性腹泻的病变是肠管菲薄呈半透明状,肠系膜淋巴管乳糜吸收不良。粪便ph值常低于7。但这些病变在新生后期仔猪不如新生幼猪明显。类似病变可见于患球虫病的猪,也常见于坏死性肠炎。这种肠炎可能是由于球虫病或是一种亚急性梭状芽胞杆菌感染引起的。粪便呈碱性(ph>7)可能是大肠杆菌病,但不能肯定。无乳母猪带的仔猪吃不到奶,粪便ph不会呈碱性。


    尸体剖检所见不能作出诊断时,必须进行实验室诊断试验,以确定腹泻的病原。将腹泻早期未经治疗的活小猪送几头至实验室诊断,结果最准确。如果不能将活猪送实验室,可将仔猪扑杀,将其组织样本送至实验室。取自死猪和濒死猪的检验样本不适用作实验室诊断。福尔马林固定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襻应送至实验室作病理组织学检查。应将新鲜的经冷却贮藏的(不是冷冻的)空肠、回肠节段送实验室作病毒荧光抗体检查和细菌培养(查大肠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将回肠56个区域涂在载玻片上作球虫鉴定。


    因各个实验室的条件不同,应与实验室工作人员商量以便采取他们要求的病料并按正确方式送达实验室。准确诊断是疾病成功治疗和控制的前提。


    幼猪腹泻的控制治疗


    采用全进全出的管理办法或使每批分娩之间至少间隔3个月,有助于控制病毒性腹泻。地方性的传染性胃肠炎或轮状病毒感染治疗的重点是预防脱水和控制大肠杆菌的继发感染。应通过位置低的饮水乳头或幼猪补饲栏的饮水器供应新鲜口服电解质溶液。壮观霉素、庆大霉素、阿普拉霉素、硝基呋喃和新霉素等抗菌素可以加入水中以控制细菌继发感染。如果仔猪很容易喝到水,腹泻仔猪会饮用大量水。在药物治疗期间应检查水的摄入量,以评价药物是否适口。


    轮状病毒疫苗预防轮状病毒腹泻效果不满意。治疗有球虫病症状的猪也没有什么价值。在预计腹泻前34天给仔猪口服抗球虫剂,常未能产生满意的结果。兽医报告使用不同抗球虫药,包括氨丙啉、癸氧喹啉和磺胺药的混合制剂,效果不一致。


    控制球虫病的关键是妊娠和分娩设施的绝对卫生和分娩前治疗母猪,基本前提是防止仔猪吃进卵囊。猪感染等孢球虫的来源尚未完全清楚。


    为了减少母猪排出卵囊和仔猪感染机会,在母猪产前2周和产后2周饲喂抗球虫药。给母猪服用抗球虫药预防仔猪腹泻的效果不一。氨丙啉、癸氧喹啉或莫能菌素是最常用的抗球虫药,但它们是未批准的药品,使用时需要兽医与猪场主密切合作。


    采用严格的卫生程序和控制混合感染是大多猪场控制球虫病的基础。有些猪场分娩猪舍利用金属丝网作为地板,这看来是控制球虫病的唯一有效方法。如果养猪者将肮脏的母猪放进产笼或者穿着污染的靴子串圈,那么金属丝网地板也无防病作用。工人经常违反后一条卫生措施。


    生长-育肥猪的胃肠道疾病


    猪痢疾、增生性回肠炎、沙门氏菌病仍然是生长-肥育猪最常见的腹泻病。这些传染病引起养猪生产的经济损失可能仅次于呼吸性疾病。与呼吸性疾病相同,慢性或亚临床的肠道病比急性病引起的损失还要大。


    猪痢疾


    慢性或无症状猪痢疾的经济损失比急性死亡大,猪场主不仅承担饲料报酬低、猪日增重慢的损失,而且还要支付存活猪的长期医疗费用。虽然猪痢疾最常见于35180磅的生长-肥育猪,但它也可感染任何年龄的猪。其主要病原体是猪痢疾密螺旋体。


    临床症状和诊断


    猪痢疾临床症状通常出现在引进新种或购进断奶猪以后。狗、鸟、鼠类和苍蝇也能传染本病。从感染猪舍、出售畜舍、中心市场来往的人员或兽医也可将病原带进猪群。


    临床上病猪大便首先变为黄色至灰褐色软粪,逐渐混有粘液和血液。粪便也可能变为水样,内含不等量的血液,夹带纤维组织样物质。许多感染猪发热、无食欲、被毛粗乱、脱水、虚弱、行走不稳。慢性感染猪可能排出黑色柏油样粪便,这种粪便特征性污染病猪后躯。在一次发病中常只有1015%或更少的猪出现腹泻症状。在转圈、分群、日粮改变或剧烈气候变化一类的应激之后,猪群中可能出现新暴发。


    猪痢疾的确诊十分重要,需与鞭虫、肠出血性综合征、增生性回肠炎、沙门氏菌进行鉴别诊断。兽医通过剖检一头或几头病猪能够鉴别出这种病。可以通过实验室病原分离和病理组织学检查作出确诊。只根据血样粪便会作出错误诊断,有时舍不得剖检一头猪而在药物治疗上花上大量的钱。


    治疗


    卡巴氧、林可霉素、硫粘菌素通常是治疗有临床症状猪痢疾的首选药物。泰乐菌素、弗吉尼霉素、新霉素和杆菌肽也可用来预防猪痢疾,但治疗急性暴发时常无效。林可霉素和硫粘菌素在饮水中给药比饲料中给药好,因腹泻猪脱水后喜欢饮水而不想吃料。水中药物浓度应尽量高,因为病猪即使腹泻其饮水量也减少。在饮水给药的同时饲料中也应投入治疗水平的药物。林可霉素每吨饲料中添加100克,连喂3周,然后每吨添加40克,直至猪上市。不吃不喝的重病猪的治疗可注射林可霉素或泰乐菌素。硫粘菌素饮水给药有效,但应同时按每吨饲料35克直至猪上市。上市前停药期:硫粘菌素2天,林可霉素6天。


    每吨饲料加50克卡巴氧控制猪痢疾是有效的,卡巴氧是杀菌药,在考虑根除此病时选用此药是有益的。但它只能喂至70磅重体重,因为上市前70天就必须停药。


    当考虑根除猪痢疾时,在计划执行前应就计划的可行性和猪场主应承担的义务进行严肃的讨论。要想根除成功,必须去除猪体内和环境中猪痢疾密螺旋体。环境温度高于30℃能很快杀死密螺旋体。因此扑灭此病在夏季较为成功。


    最近不准使用硝基咪唑的政策使控制、治疗和消灭猪痢疾更加困难,但仍然有可能。因卡巴氧是杀菌药,在根除计划中将其用于75磅以下的猪可能有某种优点。虽然林可霉素和硫粘菌素是抑菌性的,但它们可在饲料中长期添加,并已在根除猪痢疾实践中获得成功。如同所有扑灭程序一样,需要长期注意严格卫生、控制人员来往、猪群移动。扑灭程序执行期间将会出现许多问题,因此在扑灭之前和扑灭当中需与兽医多商量。


    扑灭计划不一定都能成功,因为设备问题、工作热情不够,或一些情况超过了猪场主控制能力。在某些猪场采取清场、清洗、消毒、灭鼠、重建猪群等措施可能更实用。


    增生性肠炎


    猪增生性肠炎是生长-肥育猪的一种常见病,是由一种细菌 lawsonia intracellularis引起。猪增生性肠炎又称为增生性回肠炎或终端性回肠炎。慢性病例具有腺瘤样特征,故有增生性腺瘤病之称。大部分兽医病理学工作者现已能够鉴别增生性肠炎和出血性综合征。


    临床症状和诊断


    猪增生性肠炎的临床症状开始时排出棕黄色松软粪便,如果不治疗,症状断断续续持续几天至数周。猪通常仍活跃,但很快消瘦,甚至很快露出脊柱骨。大部分猪几天后自动痊愈,但有少量猪(110%)可能转为慢性,消瘦最终死亡。某些猪腹部膨大,犹如直肠狭窄猪。


    大体病变十分常见,但不仅局限于小肠下段,还包括结肠襻的上1/3和盲肠。在正常肠道浆膜面上看到的网状结构,由于浆膜下和肠系膜水肿更加明显。粘膜增生或增厚的程度在不同病例间差异很大,有些病例回肠下段明显增厚,像橡皮水管一样。更多的猪增生性肠炎是出血性的,粪便呈黑色柏油状,回肠腔内充满凝血块。诊断需要尸体剖检,并与猪痢疾、鞭虫、胃溃疡肠扭转和出血性肠综合征作出鉴别。实验室检查可确诊粘膜细胞中有 lawsonia intracellularis


    治疗


    饲喂治疗量的抗菌素直至症状消失,然后降至预防量。治疗可用卡巴氧、新霉素、泰乐菌素、痢特灵和硫粘菌素,但疗效不一。抗菌素在最初24周似乎是有效的,然后又出现症状。该病对饲料添加剂变化有反应。四环素和二水杨酸亚甲基杆菌肽被推荐为专门的治疗药物。症状明显的病猪可注射泰乐菌素以加速康复。


    预防是困难的,但生长-肥育猪全进全出管理及良好的卫生措施有助于控制猪增生性肠炎。本病由于流行广泛,尚无检测办法,所以很难防止猪群受到感染。


    沙门氏菌病


    猪霍乱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是引起猪沙门氏菌病的两种最常见的病原体。两种细菌都是在猪肠道内定居的细菌,并且都能在猪应激条件下致病。带菌猪能长期排菌。实验室诊断人员报告,在过去几年内猪霍乱沙门氏菌病流行显著上升。猪霍乱沙门氏菌的临床症状包括腹泻、高热、共济失调和死亡。猪霍乱沙门氏菌也常常见于肺炎病例。急性病猪下腹部和/或耳部和鼻部皮肤发疳。地方性流行时,猪群发病率可达5075%,如果不治疗,病程延长,死亡率很高。根据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和实验室微生物分离鉴定可以作出诊断。


    临床上要区分沙门氏菌属有困难,但鼠伤寒沙门氏菌在生长-肥育猪的典型症状是水样腹泻、直肠脱出和直肠狭窄。当发生直肠脱出时就应怀疑鼠伤寒沙门氏菌,一群猪中几乎所有猪都可能感染,但死亡率通常比猪霍乱沙门氏菌病低。


    沙门氏菌很快产生抗药性是众所周知的,所以有效的治疗比较困难。分离到细菌后,必须首先做药敏试验。头孢菌素、痢特灵、庆大霉素、卡巴氧和氨苄青霉素是最常见的有效抗菌素。从长远看严格的清洁卫生和排除引起暴发本病的应激因素比药物治疗更能减轻沙门氏菌病症状。


    因为多种沙门氏菌是人畜共患病,猪场主应意识有传染给家庭成员或工人的可能性,他们和兽医应格外注意个人卫生。


    内寄生虫


    当我们提到内寄生虫时,我们不禁想起大腹便便的小猪,肚里充满大蛔虫。常见的控制方法是投给驱虫剂驱除这些可恶的虫子。当在粪便中见到蛔虫时,我们知道已经完成驱虫工作。


    事实上内寄生虫控制比在粪便中发现几条寄生虫复杂得多。如同所有疾病情况一样,我们必须诊断(存在什么寄生虫),了解寄生强度(有多少寄生虫?),控制、预防和观察疗效(治疗是否有效?)。换句话说,要有完整的猪场计划,一个猪场防治计划与另一个猪场的不一样,这取决于猪场的寄生虫种类、设备类型和当前的管理方法。肠内寄生虫不仅包括看得见的线虫,还有较小的结节虫、鞭虫、胃虫和蛲虫。肾虫和肺丝虫也可在有关器官中发现。球虫则不是蠕虫而是猪的另一种重要的内寄生虫。球虫是细小的单细胞寄生虫,侵害上皮、引起幼猪严重腹泻。球虫病是许多猪场的一个严重问题。


    我们经常听说内寄生虫每年消耗几十亿美元,但对某个猪场主来说,他们关心的是寄生虫消耗了他们多少钱。寄生虫对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有直接影响(26.1)。经济损失也可能是间接的,如动物被寄生虫寄生而继发其他病损失更大。halestewart博士在几篇论文中较好地总结了蠕虫感染的损失(26.2)。虽然鞭虫、肾虫或蛲虫的严重感染可以引起巨大损失,包括死亡,即使是线虫的轻度感染,消耗也不少,必须引起注意。线虫是最常见的蠕虫,如不及时诊治,轻度线虫感染也可引起严重问题。


    诊断


    在采取驱虫治疗或控制措施之前,必须鉴定寄生虫品种和估计感染的严重程度。可通过尸体剖检、屠宰检验或粪便检查得出结果。粪便检查出虫卵说明采取的样本好,新鲜样本必须没有被虫卵污染的脏物,样品应采自至少910周龄、不同猪圈的几个不同个体,还必须从公猪、怀孕母猪和哺乳母猪收集混合样品。对一个猪场作良好的初次评定至少需要送10个易于识别的混合的样品。这样可知道该场存在何种寄生虫和寄生强度,以便更好地控制。后来取的样品可以评价驱虫治疗计划。此后每年必须进行一次监测。


    有几种溶液用于粪便虫卵漂浮诊断(26.3)。将硫酸镁溶液的比重调节到1.30使溶液敏感到可以查出每克粪便中2个虫卵,如果需要也可检查后圆线虫虫卵。sheather氏溶液易于配制,花钱不多,虫卵在溶液中数小时也不全皱缩。肾线虫从尿中排出,理想的样本是排到最后的尿。尿样每分钟1500转离心3分钟,检查沉淀的薄壳虫卵。


    结节虫和胃虫虫卵看上去十分相似,绝对区分需将它们培养出幼虫。观察到分娩前后感染结节虫的母猪,虫卵排出增多。


    正常情况下只为了检查蠕虫不需要进行尸体剖检,但如果为了其他病剖检猪时,我们应该检查肠、肺、肾脏中的寄生虫。肝脏上的白斑提示动物感染过线虫或肾虫的卵。球虫的可靠诊断需要剖检,并在实验室将肠组织涂片染色或作病理组织学检查。


    屠宰检验能查明不同器官有几种成虫,并获得感染强度的印象。屠宰检验最常见的寄生虫诊断信息是肝脏白点和肝废弃处理。线虫的白斑点或疤痕最常见,肾虫肝脏疤痕更严重更深些。虽然这些信息经常使人误解和误用。废弃白斑点肝脏不一定说明猪现在有寄生虫。当观察到猪肝白点时只说明猪感染过肾虫或线虫卵。虫卵在肠道内孵化为幼虫并移行到肝脏,完成生活史的一部分,白色斑点是肝脏对幼虫的反应。


    我们经常收到报告,猪场主刚刚给猪驱虫,屠宰检查时仍见到肝脏有许多白色斑点,猪场主怀疑驱虫的效果,通常猪仍饲养在虫卵污染的土壤或猪圈内,仍不断摄入虫卵,虫卵孵化为幼虫并移行至肝脏。在首次感染虫卵后,线虫幼虫继续从肝脏移行至肺,最终至肠道,发育为产卵的成虫。从虫卵孵化到发育为成虫大概需要60天。经一段时间后猪对线虫幼虫产生免疫力,肝脏将吞噬和消化幼虫,阻止其进一步发育。因此,如果猪连续感染线虫卵,很可能已产生一定强度的免疫力。这些成年猪可能没有或很少成虫寄生,但如接触大量虫卵,仍有严重肝脏病变。如果没有再次感染虫虫卵,这些疤痕逐渐愈合,大概6周后消失。


    治疗与控制


    现有几种有效的驱虫药可供猪场主选择使用。每种驱虫剂都有其特点。可根据寄生虫种类、生产阶段、生产方式和生产者的目标选用药物,表26.4列出了驱虫剂对不同蠕虫的驱虫效果。


    因大部分驱虫剂都是拌料饲喂,因此保证所有猪都能按剂量吃到驱虫药十分重要。大部分驱虫失败都是因为猪没有吃到适当剂量的驱虫药。错误计算驱虫药剂量、低估猪的体重、猪吃进的药量不足和饲料药品搅拌不匀是驱虫失败的常见原因。患肺炎或腹泻的病猪消耗不了正常量的饲料,所以摄入驱虫药也不足。腹泻的鞭虫感染猪最需要驱虫药,而常常没有摄入足量的药物,得不到有效治疗以至可能死亡或长期生长发育不良。当计算长期(714)治疗所用的驱虫药,如苯硫哒唑的用量时,应估计治疗末期的猪体重再用药,否则剂量不足。


    饲养在水泥地或肮脏猪圈里的猪特别容易感染。在确定蠕虫种类后,需要建立一个长期驱虫计划。如果猪饲养在线虫卵严重污染的环境中,连续饲喂酒石酸噻吩嘧啶可阻止孵化出的幼虫向肝脏移行。如果有鞭虫,需要苯硫哒唑或敌敌畏。苯硫哒唑是广谱驱虫药,可饲喂312天,苯硫哒唑能杀死移行的幼虫或成虫,甚至污染圈中的成虫。敌敌畏也是广谱驱虫药,能杀死肠道中的幼虫或成虫,而且价格便宜,可用于肥猪。左咪唑可在饮水或饲料中给药。伊维菌素对几种蠕虫都有效,不仅能注射而且可作饲料预混剂,但驱蛲虫无效。每种驱虫药都有它自己的优点,猪场主和兽医顾问需根据每个猪场的具体情况选择药物。


    当粪便检查显示寄生虫感染时,推荐使用下列驱虫程序:


    生长-育肥猪


    到达或移到新猪舍时驱虫;


    6周驱一次虫。


    母猪、后备母猪和公猪


    母猪、小母猪分娩前7天驱虫,配种后一个月或可能发生再感染时重复驱虫;


    母猪在进入种猪群前30天驱虫;


    公猪每年至少驱虫2次。


    上述刻板的程序将减少寄生蠕虫数量和虫卵污染。分娩前驱虫对成功控制寄生虫感染特别重要。


    预防


    没有任何措施可以替代最佳的清洁卫生。通过去除虫卵感染的粪便切断感染来源。分娩或培育猪舍的金属网状地板、生长-肥育猪舍的漏缝地板可减少寄生虫虫卵数量和球虫感染机会。战略性驱虫几乎全部消灭全漏缝地面集约化猪场的寄生虫,因此驱虫措施不必太强调,但是仍需要每年进行粪便检查。



    (审核编辑: 猪猪侠)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