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猪养殖产业发展需要交易方式创新

供稿:刘刘刘

点击:

A+A-

相关行业:

关键词:

    我要投稿

      近年来,特别是2007年以来,我国生猪产业发展来自市场的困扰反复出现,生猪价格大起大落要么伤了生产者要么伤了消费者,严重影响着整个产业发展的信心与预期。为此,国家及有关部门围绕生产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围绕市场专门出台了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的调控预案,这对于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和市场稳定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但是,生猪市场的波动并没有根本减弱,今年以来的价格持续低迷让我们不能再忽视市场运行的诸多内生性因素,尤其是要改变我国生猪交易方式单一的现状,学习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更加注重运用市场机制,大胆创新交易方式,下更大力气推动形成统一、竞争、开放、有序的现代生猪市场体系,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生猪产业健康发展和市场平稳运行的一项紧迫任务。

      我国生猪交易方式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猪产业的快速发展及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生猪流通逐渐形成了由养殖户/养殖场→经纪人/贩运户→屠宰场/加工企业→批发市场/超市为主导的交易方式。

      这种传统的现货交易方式在现阶段促进了生猪产业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养殖环节处于弱势地位,市场风险最大。调查中发现,在生猪价格形成及利润分配的各个环节中,贩运和屠宰环节“旱涝保收”,收益相对稳定;而养殖环节不仅要承担成本刚性上涨、易发疫病等生产风险,也要同时承担市场风险,养猪户在肉价下跌时毛猪售价跌的幅度更大,而在肉价上涨时毛猪售价涨的幅度则偏小。二是信息透明度低,容易引发市场波动。目前生猪交易环节多、标准不一,难以形成公开透明的可比价格,市场信号指向性不强,加大了生产经营决策的难度,使调控措施的效果大打折扣。三是交易方式单一,缺乏系统稳定性。传统的现货交易方式使我国生猪产业发展产生了严重的流通路径依赖,由于缺乏当期及远期价格信号的有效引导,简单的市场结构影响到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功能的发挥,生猪市场无法形成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系统稳定性。

    (审核编辑: 猪猪侠)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