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流通费用降低 或拉低CPI曲线

供稿:刘刘刘

点击:

A+A-

相关行业:

关键词:

    我要投稿

       在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研究确定降低流通费用10项政策措施。会议要求,各地区要加强组织领导,切实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并且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将组成联合督查组开展专项督查。

      现如今,交通物流成本的上升直接导致农产品价格随之上升,而包括鲜菜、肉、蛋、禽等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价格的上涨,也将使CPI面临着不小压力。其中,“火箭蛋”、“蒜你狠”以及2011年猪肉价格的急速上涨都成为了CPI上涨的幕后推手。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如今农产品“贱卖贵买”的问题比较突出,这种现象的形成有很多原因,但流通费用过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这也涉及到流通体制问题。过去已有一些政策对流通费用做出约束,此次措施可以说是对之前政策的强调和重申。

      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也认为,社会创造的很大部分财富消耗在流通环节上,这给中国经济造成沉重负担,阻碍经济转型,同时还会推高物价水平,阻碍消费的释放。

      据记者了解,农产品从供应地到消费地之间的流通过程包括农产品生产、收购、运输等一系列环节。目前我国在农产品的运输成本上相比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来看要高出许多倍,而如此庞大的物流费用也就导致了农产品价格的居高不下。

      不仅是物流成本过高,包括人工费用等方面都在影响着农产品的价格走势,而此次出台十项措施来降低物流费用,提高流通效率,或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未来CPI的走势。

      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徐振宇指出,相比季节性需求的增长,农产品涨价更主要是受到成本持续上升的驱动,农产品价格总体上涨的趋势不会改变,特别是生产资料、用工费用、运输成本的上升对推动农产品价格上涨影响较大。

      有业内分析人士向记者表示,此次出台的关于降低物流费用的十项措施关键在于日后进一步在细则方面的优化,如果在细节方面更加具体,或许将会对未来的CPI走势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是,目前在没有细则的情况下来看,对于CPI的影响将会有多大还有待观察。

    (审核编辑: 刘刘刘)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评论)
        加载更多